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2)
#801972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4
有人说:“父母的爱像丝线,他们总是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出思念和牵挂,也许没有太多直接的表达,但他们真的很爱你。”看见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无处不体现浓浓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在代序中傅雷写出了他对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刻理解父母静默的爱,也让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文中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给了我很多触动,经常会读到“等了多久,终于等着了你的信“之类的言语,我想或许天下父母都是如此,他们会在我们上学路上一直默默注视着直到消失在拐角,会常在书包里塞一杯牛奶、几个水果,出门在外时记挂着我们的安危,不时打电话知道我们的情况,作者无尽的思念也化作了一句直接明了的话语,他在看到孩子的信时,或许会急匆匆地从邮局赶紧跑回家,与一家人分享着这一份格外的喜悦,或许每逢新春佳节都独自一人反复读着孩子写的信,或许会在信中读到孩子的烦恼,也一直辗转反侧到深夜。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被动接受着他们不求回报,不曾变过的爱。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深夜在我熟睡之后,他们才会安心睡下,有时半夜还来给我盖被子;在我学习百思不得其解,烦闷之时他们会端些我喜欢的零食。我知道了父母的爱是静默的,在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先别感到排斥,不与他们争辨,先想想他们说的话哪一句不是为我们着想,他们为什么说这些?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少吃些苦头免受自己同样的遭遇。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护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801971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5
“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事不逃避,戒骄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是做钢琴家。”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人格、道德教育都很严格。傅聪长大后去国外留学,傅雷却对自己的过分严厉感到自责。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的书信中,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傅聪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对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样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教育儿子,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傅聪那样幼时对父母言听计从?我们本就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只能更加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充实自己。
亲情在教育、批评、赞赏中一一体现。面对父母的严厉批评,我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严词拒绝。傅聪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评,是因为傅雷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父母时常将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但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总会因为这种批评而更加“讨厌”父母,与之对抗并产生隔阂。而傅雷则用和朋友商量的语气,赞赏的视角,激励代替批评,表扬代替斥责,心平气和地跟儿子交流,进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使得傅聪对父亲给予的爱越来越容易接受,顺利完成学业且终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给子女寄予厚望,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能理解。问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时什么都听进去,这一道坎不好迈。大人们是否也应该向傅雷学学呢?批评要适度,不然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办成了坏事?
不过,大多数的我们也不会因批评而放弃追梦的。
愿天下的父母们多一份理解。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