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的作文10篇(2)
名著读后感的作文7
有一颗巨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在树下玩耍。他爬树、吃苹果,在树荫下睡觉……他爱树,树也爱和他玩。
时间过得好快,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在树下玩了。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注视着树。“来和我玩吧。”树说。“不,我不是孩子了,我不会再来玩了我想要玩具,但我需要钱。”男孩说。“对不起,我没钱。不过我的苹果可以换钱,你摘下来吧!”男孩兴奋地摘下所有苹果,高兴地离开了。之后男孩很久没有来了,树很伤心。读到这里,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很激动。“来和我玩吧!”树说。“我没空玩。我得工作,养家糊口。我得有一栋房子,你能帮我吗?”“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去盖房子。”男孩砍下所有树枝,高兴地离开了。男孩这么高兴,树很欣慰。但是男孩又很久很久没回来了,树又孤独伤心起来。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树太伟大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男孩回来了,树很欣喜。“来和我玩吧!”树说。“我过的不快乐,我也老了我想去航海放松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造船吧!这样你就可以去航海了。”男孩砍下了树干,做成了一条船。几年之后,男孩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了……”树说。“我已经没有牙咬苹果了。”男孩说。“我也没有树干让你爬了。”“我已经老的爬不动了。”男孩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了;除了我正在死去的树根……。”树说。“我什么都不需要了,只想找个地方休息,过了这么些年,我累了。”男孩回答道。“太好了!老树根是休息的最好倚靠。来吧,到我身边,坐下休息吧”男孩坐下了,树很高兴,含着泪微笑着。这时,我的眼泪已经滚了下来。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儿时,我们爱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就离开了他们,但是我们遇到麻烦,碰到事情,需要东西时,父母总是竭力给我们能让我们高兴的东西……
你也许觉得文中的男孩对树太残忍了,可是这正是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曾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到了学期末,又没钱了,他写了封信给家人,只有这么几句:“妈:钱,儿。”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何尝不令人寒心呢?我们中的许多人总推说自己学习忙,可我们似乎忘了什么,也顾不得一些什么了──比如关心父母。
名著读后感的作文8
我读了一篇文章《绽放两天的生命花》。它写了在非洲戈壁滩上叫伊米的四色小花,扎根需要五年,花期却只有两天。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文中说道在隔壁上,生长着一种叫伊米的四色小花。那里只适合根须巨大的植物生长,伊米却只有一条根,把根扎进土里就需要五年,而花却只能绽放两天。它的 根在土里避开演示,钻开硬土,坚忍不拔。它努力了五年,积蓄了五年。不为别的,只为它那绽放的两天,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天,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它至少灿烂过。
伊米小花教会了我们人生的道理:生命的灿烂在于积蓄力量。
文中介绍道伊米小花有四片花瓣,每一片就是一种颜色:红、白、黄、蓝4种颜色。是多么奇特呀!如果它没有追求渴望光明的那种勇气,它怎能熬过那漫长的五 年,它怎能开出那无菜品分、美丽奇特的花朵呢?这让我想起了世界伟大的各学家爱迪生,他坚持不懈,为了发明电灯泡,他做过成百上千个试验,却从未想过放 弃。是他的坚持创新为人类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啊!
伊米小花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奇特在于坚持创新。
啊,伊米花是多么的伟大。是它的坚持无悔早就了茫茫戈壁上一道绮丽的风景啊。它灿烂了自己生命同事也有所作为,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你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吗?你们的存在是否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呢?你们的生命甚至还不如这小小的伊米花吗?
有人说:伊米小花花五年时间去扎根,可只能绽放两天。这五年和两天相比实在是不值得,21世纪的新人类就应该多娱乐。如果依照这种说法去生活,对于社 会来讲,人们每天每时每刻斗都在休闲娱乐,没有人去搞研究,没有人再去经营公司,这日渐强盛的中国社会是必定会崩溃的。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玩乐一 生,没有付出任何辛苦和努力,我们的人生就在这无限的享受中丧失了意义,时间就在这无尽的玩乐中慢慢的消磨。当我们满头白发时才发现,我们的一生无所作 为。因为享乐而碌碌无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还是索然无味呢?如果我们的祖先也这样不知拼搏不知努力,我们现在是否还过着那种饮血如毛的生活呢?对于未来来 讲,休闲是应该多多,而为了我们的将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奋斗!
伊米小花告诉了我们生命的含义:生命的意义因为有所作为。
伊米告诉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一定会向它学习,坚持创新、有所作为,为我的生命增光添彩!
名著读后感的作文9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因为性格与环境差距,不经常看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前段时间,不经意在书店看到,就翻阅几页,为此稍有感悟,写出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名著读后感的作文10
拾取逝去生命的碎片读后感生命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终究也会从少年变成老人。其实,生命仿佛一首歌,它的音质与长短都掌握在你的手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阅读了一篇名为《拾取逝去生命的碎片》的文章。
作者在医院工作,从学医到行医前后也有20年。这20年间,作者看到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凋谢。她身边的朋友因为“___”被迫自杀。她正式上班时,医院的一位产妇的孩子连世界一眼都没见就走了,产妇突发心衰,抢救无效,她的生命也就此凋零。作者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还有一些孩子出车祸或因一些疾病导致死亡…..作者在自己的行医道路看到了许多生命的碎片,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生命,有时就是短暂的。它既是美好的,也是艰难的。我们无法改变、回避的生命的绽放与凋谢,也无法作出极大的改变,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藤萝花受到了破坏,多年后仍然开花了,而且开的更旺盛了。是啊,如果我们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挫折和不幸,就想轻生或是放弃自己,这样的生命从绽放到凋零都不会有什么成就,更无法让世人看到独特的一面。但我们若是像藤萝花那样,不论生活是多么的不幸、多么坎坷,也坚持信念,那种对美好生命的追求和永恒的信念将会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的生命开出美丽的花朵。
名著读后感的作文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