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800字读后感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看完呼兰河传,你知道怎么写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呼兰河传80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674579呼兰河传800字读后感1
读罢《我和祖父的园子》,不禁被那个天真、可爱、顽皮、淘气的小姑娘逗乐了,那自由、率性的园中“劳动”与满园“活”了的黄瓜、玉米、花、鸟都是那么自由。
惊讶于一个成人居然能写出这样灵动的文字,于是买来《呼兰河传》,看萧红其他的文字是否也如此灵气十足。
看了相关的原文,发现修改后的课文更加凝练,主题更加突出,看来编写教材的专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对作文的修改也有启示:要舍得砍去无关的枝节。
看到了我们曾学过的一片课文《火烧云》,也出自于《呼兰河传》。萧红的景色描写也是很美的。
书中交代了童年的萧红为什么老跟着祖父: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对她十分冷淡,母亲因为她的调皮对她恶言恶语,祖母不喜欢她戳自己的窗户纸用针戳她,只有祖父疼爱她,宽容而耐心地对待她。
书中另一个重点是小团圆媳妇的经历,她被残忍、狠毒的婆婆折磨致死,暴露了封建思想毒害下人们的愚昧、迷信、自私。与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一脉相承。
整个呼兰河城里只有祖父是小萧红可依靠的,所以其中表达出了对祖父的怀念与童年自由生活的眷恋。
#674580呼兰河传800字读后感2
《呼兰河传》描写的是旧时代的呼兰河城。呼兰河城是作者萧红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萧红写的非常生动,我仿佛看到了呼兰河城一片热闹的景象。那里车水马龙,花草茂盛,那里有小河慢慢的流淌。但是,在一条小路的旁边却有一个好大的泥坑,那里每年都会淹死牲畜和小孩,人们却想不出办法,有人说要种树,有人说要拆墙,虽然把坑填平很简单,却没有一个人想起,我感觉那里的人很愚笨。
书里的语言非常的奇怪,好像很不通顺,上句不搭下句,但是又非常的好懂。书里的故事非常好玩,有跳大神、扭秧歌、看河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这里的民俗很丰盛,让我见识了很多。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贫苦、艰难,没有一点儿绚丽的色彩。他们还很封建迷信,活着就是活着,死了也就死了,他们感觉死了到了阴间要比活着还要好。那里的人都非常的奇怪,人死了后他们也要观看一番,就好像是没见过死人似的,哪怕每年都有人被吓死。
《呼兰河传》让我了解了旧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极其平淡无味,封建无知,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不做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674581呼兰河传800字读后感3
《呼兰河传》是一本可以给人快乐,让人忧伤的一本小说,这些都是作者的儿时故乡呼兰河发生的事,小说的结构是散点式的它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贯穿全文的始终的人物,祖父的会花园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小说的中要组成部份,这本书写的感情真挚,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写出了本书的特色与优点。
这本书中的第三章中说“我”在祖父的园子里面帮忙,用锄头在地上乱钩一阵,把韭菜非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下了菜子的土坑,“我”用脚留下,有菜种下,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给踢飞了,这一段,文笔像平时时写故事一样,但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快乐开心的!这就是萧红快乐的,在当时许多人党政军民学是有封建思想的。
这一本呼兰传长篇小说构思于1937年、1940年12月完成于香港,这年书有幽默,也于一点伤感,开始读时候有一种轻检之感读下去心思就会一点点、一点点的觉思起来,但仍然有一种美,所以我十分推荐给大家看。
#702478呼兰河传800字读后感4
童年是快乐难忘的岁月,是稚嫩、阳光的时光。童年永远无忧无虑,永远天真快乐。即使偶遇挫折和伤感,童年也永远洋溢着无暇的笑脸。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童年是人生中最烂漫、最难忘的一页。我们一起来读读《呼兰河传》,感受作者萧红的童年吧。
《呼兰河传》记述了作者儿时在故乡黑龙江呼兰县的亲身经历,作者萧红通过仔细的回忆,用抒情法和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写作方法,创作了这部“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萧红在1940年写这部作品,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最艰苦的时期,出于担心家乡、怀念家乡,她写下这部小说,这部小说不但是巅峰之作,而且写作形式也别出心裁:书中写了许多人物,但没有主角,书里写了许多故事,但没有主轴,全书七章可以独立成多个故事,却又俨然一体。这种独特的写法萧红运用得十分巧妙。
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亲切,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主要介绍了呼兰县她家左邻右舍之间的趣事和乡里乡亲之间的种.种乐事。主要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与邻居、祖父在家中、乡村间、菜园里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书中多有语言、情景和动作描写,十分口语化,让读者感受亲切、亲近。这本书看似普普通通,但又好像有种魔力,这是因为萧红“回忆式”的奇妙写作方法和娴熟轻巧的文笔,这本书才会被世人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