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

树杰分享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一

马克思说:“任何事物都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实践的积累;历史的透视;逻辑的分析。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广泛的重要意义。

1、引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库仑,还有卡文迪什、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了解物理学史,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以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有目的地观察,亲自动手实

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3、学物理学史,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众所周知,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同样,1956年,当精确的实验结果把“ τ-θ疑难”尖锐地摆到物理学家们面前时,正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敏锐地审察了从未被人怀疑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从而导致了物理学理论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发现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真实的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完全必要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远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4、引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等。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想象的一个理想实验。学习物理学史,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人类揭开自然界之谜和艰难的探索历

程,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掀开遮蔽真理的帷幕的那种科学创造的震撼与激动,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中,获得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某种升华。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比单纯学到科学知识收效更大、时效更长。为什么有些学生往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呢,这足以说明他们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物理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辩”的层面上,致使像“力是维持物体物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等错误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但是,伽利略没有仅仅停留在逻辑思辩上,而是继续做了斜面实验。他发现,落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一种匀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他还发现,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垂直,相当于自由下落,不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当斜面完全水平时,加速度为零,这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就应该是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斜面实验表明,物体运动的保持并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物体运动的改变。伽俐略最终用“理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二

通过对《物理学的本质》这篇文献的阅读,我了解了在物理学发展这条路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而从作者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中,也反映出了作者对物理学本质的看法。

首先他提出依靠直接的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一点我觉得不难理解,因为不光光在物理发展史中,物理学家探求物理原理的过程与实验观察是如影随形,从我最初开始学习物理,老师总是带着实验器械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演示、讲解或者导入,也总是在强调要注意观察,我们也经常需要去实验室自己亲自做一些实验。尤其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抽象的物理名词和物理理论,每每这个时候,老师的首选总是用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便容易的接受了那些抽象的东西。所以从始至今,在我的潜意识里,实验与物理是不可分割的,那物理学本质特征的宝座之一必然非它莫属。

接着,作者通过碰撞与第一个守恒定律引出了物理本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经过实验检验的假设还会经受随后的修正。我认为这是在说物理学的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已有的理论是具有相对性的,即在一定条件下成立,通过不断的修正,我们又可以将此理论的修正和发展拓展到了其他条件中进行说明和应用中。例如,牛顿三定律,起初人们认为它是适用于一切事物的,这个经过大量实验检验,但是随着物理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不可以被牛顿定律所揭示的运动,从而引入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并在非惯性系中寻找了可以应用牛顿三定律的转换方法。所以物理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发展并不是将原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全盘的否定,而是将原有的理论进行修正,从而完善该理论。

作者还提出随着新的发现,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在无限扩张,在这不同的领域件它们是有本质的联系的,这也是物理本质的一个特征。光学、热学、力学、电学、磁学等,经典物理、量子物理,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被人做彼此独立的研究领域,课本上也有所划分,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物理学巨大的统一。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应该算是电学和磁学之间的关系了,不用多说,只要上过高中物理的都能体会到他们的联系有多么的紧密。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说:物理就是要在最基本的层次上来理解一个由基本粒子和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宇宙。看到这里,我才真正对物理学的本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虽然在全文中贯彻了很多关于本质的细节特征,但是总是对物理学本质没有什么精确的理解,作者最后这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物理的本质只需要这么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虽然这只是作者的看法,但是它确实给我对物理学本质的认识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因为这门课程是研究物理教学的,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献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到了研究生才学习物理本质,而且对物理的本质很模糊,甚至就没有这个概念,一个人在学习一件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首先就要了解这件事酒精是什么事物等等。我认为是我们从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就没有给我们进行引导认识的意识,只是让我们先观察一些物理现象进而走入题目的解答,那么在那时,我们学习物理的大方向就只是狭隘的被规定在应试这个范围之内,顿时觉得学了这么多年的物理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门特别的科学,真是费解。那么既然我们在这个时候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会对我的课堂进行设计,将这一个一度被忽视的板块带回,让我的学生认识物理的本质特征和物理的发展,这样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到物理的精髓。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1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