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该书是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一
“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或许只有经历过这些人间疾苦,落下心酸之类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吧。那傅雷又经历过多少困难,多少眼泪呢?儿子离开时他所落下的眼泪,一定是他人生中最苦烈的酒浆吧。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傅雷夫妇最终要选择以死亡来捍卫他们人格的尊严,不被世俗的批判所污染呢?她不是说过:“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么?以他的真诚,我想所有人都会被打动。是啊,傅雷那一封封给儿子的信,都显得不厌其烦,关心得无微不至,就连麻绳可能会划破儿子的手,这种微末小事都嘱咐的清清楚楚。怕儿子的手划破后弹钢琴会受影响,让工人们去做,真是生怕儿子受点儿苦,似要把自己在儿子还小时“欠”儿子的温柔与父爱都还回来。
说到傅聪儿时,有时调皮,招了父亲的打骂,在别人眼里看来,或许只是正常的教子之法,可傅雷给儿子写的信中却充满了愧疚: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这是多么动人的话语!她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她对儿子的深沉而热烈的爱也洋溢在其中……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孩子面前从没自恃身份高高在上,会在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悉心抄下6万余字的“希腊雕像”译稿寄给儿子,激励他,关心他,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深沉而浓厚。
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二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是不可耻的事。
——题记
这是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感情”是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许外严,或许内慈,却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爱”。在这180多封家书中,字里行间,都溢满了浓浓的父爱。是一个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章。有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像日夜更替,反复循环;有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肯定的赞赏给了儿子信心;更有父亲的嘱咐——对远在他乡的儿子千叮万嘱……这种种父子间的情感在“抵万金”的家书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书长达7000多字啊!
翻阅着一封封家书,如同在读家中的长辈给自己寄来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深切的关爱,以至于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在这日益信息化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还秉承着这种维系感情的方式呢?
傅聪和傅敏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一个如此爱他们的父亲,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虽然他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达爱意。他不会帮我买漂亮衣服;他也不会对我说“生日快乐”;更有甚者,考试失利时,他还会严厉的批评我。但他并不是不爱我,他会在责骂我之后,偷偷溜进房间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会买一大堆我爱吃的菜,让我打牙祭;我生病时,他更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我。父亲,他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感谢傅雷,是您,让我读懂了父爱。父爱就像一本家书,你不用多问,你也不必多说,只要用心感悟,读上千年你也不会厌倦。
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三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每当读到这句句子,浮现在我脑海的,必然是《傅雷家书》了。它也使我理解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真正含义。
《傅雷家书》共收录138封书信,主要是父亲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中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由此可见,傅雷教导儿子是多么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帮助儿子排除烦恼和对儿子在艺术上的严格要求,儿子在信中表现出消沉的精神,傅雷就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来比喻。提醒儿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把握分寸,要把感情你的创伤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待。并列举了其他名人发生的情形来安慰开导孩子,希望儿子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在这段过程中,傅雷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安慰开导儿子,间接地给儿子讲述其中的道理,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儿子感悟其中道理。
傅雷在傅聪的艺术上也是十分严厉刻薄的,他会在电台广播中听儿子的作品,并提出意见:低音部分很模糊得很。还会让儿子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傅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不断地鼓励儿子,使儿子不丢失信心。
在这本书中,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严厉的教导中,又有着对儿子的关怀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