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00字作文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看完傅雷家书,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00字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94085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00字作文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自古以来,家书都是一种对家人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古代有张籍的《秋思》,现代有傅雷夫妇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的家书,它不仅仅是家书,还是一部教子之书。
我到现在一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体会不到和父母离别的感受。因为从未接触过这种感受,所以我一直很向往那种微妙的感觉。于是,我就拜读了《傅雷家书》。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了天下子女父母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是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人坦荡的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待人谦虚,做事谨慎,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要坚持不懈,获得成就不骄傲,要有爱国之心,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告诉他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
在《傅雷家书》中有许多流露傅雷情感的句子,例如: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亲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显得那么的不易近人。而这三生真挚的呼唤,冲破了传统文化沉重的藩篱,跨越了父子之间的鸿沟,让我感受到了父爱动人的一面。离别,让一个向来以严肃示人的父亲直视自己的内心,意识到自己对儿子那浓浓的爱。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傅雷对待儿子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可以从信中的句子看出:你的中午并不见得如何退步,你不必有自卑感……可以看出。傅雷不仅不再过分苛责儿子,反而在儿子失落的时候给予劝慰和鼓励。可以看出傅雷在一点点的改变,从严厉变得宽容,他一直深深地爱着他的儿子,这次分离让傅雷有所改变。
《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既包含对儿子的深情,又不缺少作为一个父亲的威严。如果我能与父亲写上几封家书,那又会是什么味道呢?
#125159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00字作文2
说实在,没这本书我目前还真不知道傅雷是谁,仿佛傅雷就应该和他的家书绑定在一起似的,曾国藩除了家书人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话,还真的是“写家书的傅雷”这个印象。
以前听说这本书的时候,版本不同,最无语的就是书中时有时无的英文单词,心里不满道这个人怎么爱卖弄自己的学识,特别是当他听闻儿子的好消息时连说了几个“wonderful”真是让我联想到围城里一个也爱说英文的老先生。
不过这次买的版本英文是有注释的,于是读起来也并不只是不满和无语了。更何况这次不能是随便看看,要写读后感。
家书从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聪准备出国留学波兰参加比赛到傅雷夫妇愤而弃世。傅雷对孩子的家教很严格,而且他有句话,真理第一……爱情第二(中间忘了),这是在傅聪有女友时写的。先不说爱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雷认为儿子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傅雷坚持己见,导致双方严重冲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家一月余。后因傅雷姑父去世,父亲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敏陪同母亲接傅聪回家,双方才和解。
这次事件让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风果然不同,离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艺术有极大的关系。
书中一些傅雷有关弹钢琴的评价,从字面上可以看出钢琴家琴艺的精湛,但是,普通人的话,真的能听出什么音色,技巧,“真正的萧邦“吗,看来这只是内行人的共鸣。这些靠听觉的东西用文字写出来还真是更能理解一点。
在傅聪有了女友后,傅雷又开始给两人写起了信,并教育儿子要好好“培养“弥拉,因为作为艺术家的妻子是有些不同的。这么关心两个青年人的初步生活,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后来,弥拉虽然没达到傅雷理想,还是挺合格的。
总感觉傅雷的教育方式对培养艺术家来说是很有用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艺术家,因此让傅聪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督教。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今天还能不能实行。
#125158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00字作文3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
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