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

梓炫分享

读完《弟子规》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康熙年间人,在科举道路上虽然失败,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这位老夫子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营地孩子的书,叫《训蒙文》,后来有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把书改名为《弟子规》。从此之后,这本书在私塾里面开始广泛流行。《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弟子规》全文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第一讲告诉我们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很重要!在公司工作,在家里生活,每个人都要懂得相互尊重,和平相处,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对父母子女和蔼,大家处在一个有规有律的环境,有序生活。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二)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第,次谨信……”每天早晨我们的教室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我们入学以来早自习诵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天我都沉浸在朗朗的背诵声中,乐此不疲。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个小朋友都要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我不但学会了背诵《弟子规》,还学会了唱《弟子规》的歌呢,优美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听起来很优美,我很喜欢唱这首歌。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有一次,妈妈要带我外出学小提琴,准备好出门的时候,我还在玩学习机,妈妈说:“翔晨,快点!”我却像没听见一样,还在那里磨蹭。妈妈急了,大声说:“父母呼,应勿缓。”我听见后赶紧关掉学习机,不好意思地跟妈妈出门了。心里想:哈哈,妈妈也会背《弟子规》。

还有一次,我和同桌在班级的过道上捡到了一块漂亮的橡皮,我的同桌特别喜欢那个公主的图案,于是她对我说:“不要告诉老师,咱们俩一起用,行吗?”我突然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我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那样是不文明的,应该把橡皮交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找到失主。”同桌听我这样一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现在我已经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了,我时刻用《弟子规》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当我挑食的时候,我会很自然地想起那句“对饮食,勿拣择”;当我挑剔穿着的时候,我不由自之地想起那句“衣贵洁,不贵华”;当我和妈妈顶嘴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句“父母教,须静听”。

感谢《弟子规》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中圣人的训诫将会伴我成长,让我受益终生!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三)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四)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后,我就爱上了它。因为它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孟母断机教子”这个故事里的孟母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随意逃学就像剪断一块布一样前功尽弃。“惜时”故事里的董遇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像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要抓紧一切的时间努力学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要在读书的年龄努力读书,发愤图强。“信守诺言”里的赵柔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有利可图就抛弃信用。

孝顺、诚实守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父母生我养我,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因此我们长大后也要孝顺他们。“你培我长大,我伴你变老”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年老时,我要多多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一本书回家看,并约定好星期日归还。周日到了,但是那天却下大雨,雨不停地下,我心里可着急了,生怕还不了书给同学。妈妈看见我坐立不安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我把借书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尽力去完成。”听了妈妈的话,我拿起书和雨伞往同学家跑去,最后书按时还给了同学。回到家妈妈虽然看见我衣服裤子湿了,但是却表扬了我,我心里很开心。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的内容吸引我不停地阅读和反思。里面的许多故事都让我记忆深刻。以后我要以这本书作为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成为长大后对国家和社会有奉献的人。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1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