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的读后感想(2)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想5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没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
她常想,人世间生活着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来来往往,你认识了他们,甚至你也不讨厌他们,但是,他们在你的生命中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有极少数的人,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心灵的秘密,你的快乐和忧伤,你的热爱和热情,真正的友人是你可以搁置心灵的地方,是上帝给予人生的恩惠和慰藉……
人们谈起林徽因,往往想到的首先是她与三个男人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别忘了,在林徽因的生命里,事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她曾经说过:“我觉得我的一生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激励在我的生命中,或恨,或怒,或快乐或遗憾,或难过,或痛苦,我也不悔的,我也不得意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走了,在1955年四月春日的清晨。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最清新的时刻。尽管这个春天乍暖还寒,风沙扑面,但人们都记得,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想6
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有人说她对感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感情每个人理解不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
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但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必须能够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样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取是对是错。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