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1
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顺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苦难就是人生的老师,然而逆境则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逐步迈进了深奥的哲学王国的人口,哲学问题更进一步激发了苏菲的好奇心,正是这好奇心使她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当今社会,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们所缺乏的,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一颗好奇心,便会慢慢指引我们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让一位十四岁的少女理解了这些深奥又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这就是好奇心传递的正能量。她的导师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将哲学的理论、真理与名人一生理念传授于她。世界像奇迹一般在她眼前展开,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所学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探索真理,然而事实真相远远要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拜伦说过“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有的人可能会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但是从容与平静面对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__,人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宽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对待,对待失意和打击更要如此,失败不必气馁,只要我们把它当做横在你面前的一块大石头,摆正它,蹬上去,说不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豁达了呢?《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2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______。”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3
宇宙就像是一只从魔术帽中拉出的兔子一样。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但没有人知道那只将兔子从帽子中拉出的手又属于谁。
这本书的名字叫《苏菲的世界》。一本讲述哲学的书籍,借书中角色所口将古往今来所有哲学家的理念一一讲述。这些学者都在用一生探讨一个问题:世间万物由谁创造?
本书讲了一名女孩苏菲学习哲学的故事,可事实并非如此。一封封寄给一位名叫席德的人的信不断地送到了苏菲手上,可苏菲对这位席德丝毫不认识,但寄封人却十分肯定苏菲可以将信转交。哲学的学习是一场枯躁之中又不失奇幻的旅行,但当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做出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后,疑点到达了极根。这无数问题都指向一个人——席德。不用着急,真相正在逐渐显现它那诱人的身影。
世界正在崩坏,各种地方开始出现对席德的生日祝福,狗狗的口中,天空的热气球上,甚至未被打开的香蕉内部,真相开始揭晓。那位席德终于露出了她的庐山真面目,她收到了一本书,这是她爸爸写的,这就是而这一本书就是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与艾伯特不过是她爸爸笔下的文字。但这两个世界已经开始共通,那是一个由席德爸爸创造的世界,他是那只手,是这个宇宙的上帝。苏菲的一切,她的父母亲人,她的老师同学都不过是几个字而已。
不过如果从更深层次看,却有着更大的惊喜。席德的父亲是苏菲世界的上帝,而作者也是席德世界的上帝。而作为看这本书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席德呢?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发现世界的真假,我们亦是一样。也许你所在的时世界也不过只是一个人写下的文章,而作者也和席德父亲一样用席德父亲和艾伯特来讲述自己的哲学。
宇宙是一只兔子,谁又能检验这个宇宙的真假,也许我们都是一本书中的角色,一个蜷缩在兔子绒毛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