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活着》读后感想700字(2)

奕远分享

《活着》读后感想700字4

读余华的《活着》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其中,有三次落泪让我刻骨铭心。家珍确诊软骨病的时候,有庆死的时候,凤霞出嫁的时候。

前两次落泪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伤,压抑到让我忘记了哽咽。凤霞的出嫁则是一种积蓄已久的慰藉,可这种慰藉在残酷的现实社会并没有幸存太久。

这本书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写得太过真实,就好像我能听到子弹炮火擦过耳旁,福贵和春生在绝境里死命地逃跑,家珍被疾病折磨的呻吟,二喜困在水泥板里发出的最后的呐喊……这一切事发突然,让旁观的我都忍不住捶胸顿足。

活着

活着?活着。一切都有迹可循。旧社会地主少爷福贵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他躲过子弹,跑出烟雾,早已丢失了前半生的潇洒与恣意,几番周折,好不容易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家,可迎接他的,却是更为沉重的苦难与折磨!妻女儿孙相继死去,死得意外又凄惨,就好像生活给他编织一次次美梦,却让他承受一次次的打击。活着是他最后的归宿,也是他最终的理想。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小说的结尾,福贵已经没有活着之外的事物了。一头同他一样年迈的老牛,成为他暮年的精神伴侣。累了就休息,休息够了就劳作,没有过多堆砌的事物,简简单单的活着。或许,这就是小说创作的初心,福贵为了身边的人事流浪奔走,经历多方劫难,最终回归到自身,一个人活着,就是要独自承担生命的重量。

看完小说后,我还是有些埋怨余华的。中国的小说和影剧总会留点希望的种子,带给读者最后的慰藉,可《活着》没有。也许,余华就是想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生命的延续都是美好的,都有其必要价值,年轻的生命是,年迈的生命亦是如此,活着本身就不容易,而延续生命则更难,每一个个体自有其存在价值,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读后感想700字5

《活着》让我体会到了社会的变迁,虽然那个年代,我还没有出生,但也从老一辈的嘴里听过类似的事情。我的外公从小就教我们小辈要节约粮食,在他们小时候,没饭吃只能啃树皮,当时还小,无法体会没饭吃的无奈。看完这本书后,想想在那个年代,像故事主人公福贵这样悲惨的底层人民不计其数。

福贵这个主人公的名字与他的一生截然相反。虽然叫福贵,可他一生中的享福时间很短,在他小时候家庭富裕的时候,他尽情挥霍,不学无术,与他中年时,连口米都吃不上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

书中的女性也都是质朴、善良的形象,她们一生都任劳任怨的为了生计而努力。家珍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关于她,最让人泪奔的是在书的后半部分。家珍为了一口汤、一粒米而去干苦力,在自己的身体已经站不起来的时候,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大家庭,可惜上天早早的夺走了她的性命,夺走了她所有孩子的性命。书里有句话:“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可惜福贵一直到死,都没给家珍过过一天好日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美丽的新中国,并带领我们奔向幸福的新时代。我们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去设身处地地体会福贵的感受。活着,不仅是要忍受生活中的苦痛与磨难,也要忍受一切可能出现的一些要打垮我们的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小时候想快点长大,证明自己;到了赚钱的年纪,又会后悔之前应该更努力的学习;成家立业后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些,给自己多点思考的时间,多些陪父母的时间。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珍惜现在我所拥有的,跟随这个伟大时代的脚步,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不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是我看完《活着》这本书,最想对自己说的话。

《活着》读后感想700字相关文章:

《活着》优秀读后感心得600字

《活着》读后感作文600字

《活着》读后感10篇

活着观后感优秀作文700字

关于活着的读后感精选

余华活着读后感800字范文

活着读后感作文800字

活着读后感600字

700字的议论文读后感

600字活着读后感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4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