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700字
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7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700字1
长期同父母住在一起的我们,注定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翻开这本书,本以为只是乏味的叮嘱,没想到却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真情。是的,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书中曾有一段话让我刻骨铭心,他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它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用一生去追求,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幻想永无止境,……。”初读这本书时,我认为父子的关系肯定不好,出乎意料的是傅雷为人父,如此细腻,如此用心,他不仅谈论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连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傅雷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渐长大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伤。曾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黑暗存在,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远和近中,取舍着,徘徊着,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做到了完美。
在这本书中,我们甚至是忘记了傅雷,他评论家,翻译家的身份。而是带着心去学习他为人父的优点。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同样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育书籍,傅雷夫妇是父母中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调成绩,工作,而是先教他们的孩子们学会做人。从傅雷和傅聪的家书中,我们
收获了许多,傅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变了了,揠苗助长的情况出现了。
这本是教子的为人,教子的艺术的作品说,泛黄的纸页中夹杂这清新素雅的气息,透露出弄弄的严父之爱,却被这个时代染上了色彩。一字一句是父亲对儿子的声声叮嘱,是父亲的儿子的声声期盼,文字中透露出父亲的内心。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就这样在两个遥远的国度中,爱依旧,情依旧……
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700字2
最近品读完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让我受益匪浅。
在二章谈艺部分,傅雷做为一个智慧的长者向儿子傅聪和读者讲述了一些道理,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智慧与道理;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追梦路上的我们或许会迷茫,但是有了傅雷先生的引导,我们也许会在追梦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乐观。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二部分中的那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黑暗的角落中独自享受着孤独,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崛起。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读,才涌现出了那么多的人才;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才会知道刻苦学习的乐趣……那么多的优秀人才,谁不是忍受着孤独,独自一人钻研着学术。也没有谁是不经历孤独,而创造出来的美好。
我们在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和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时。我们不能忘记,是那些伟大的人带给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他们在孤独中创造着一切,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忍受孤独,将坏习惯养成了个性,忘记了思考和探究。网上传着这样一句话:“许多人等把命运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过不好这一生,但有的人却能过的很好,因为那些成功的人,曾经体会过和成功等同的代价——忍受孤独。
让我们学习孤独,忍受孤独,体会孤独,享受孤独。即使有人对你说,努力根本就没有用,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罢了。但在这个世界上,人最不需要做的就是向别人证明什么,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将重复别人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追求梦的旅程中,我们应该享受孤独,体会孤独,走一场用脑与心相对的征程,探索那神秘的内心世界。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700字3
家书,一笔一画寄托着对家人的牵挂。在古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封家书“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达思念?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着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着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着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