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第37章读后感300字
法尔布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昆虫记第37章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830437昆虫记第37章读后感300字1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普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出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著作。
《昆虫记》的第一个特点是从自己的观察、实践出发,体现了昆虫研究的科学性。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在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视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因为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于习性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法布尔却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于习性,探求生命的本质。
《昆虫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性。《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的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恨情感和思考行为,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
《昆虫记》的第三个特点是从昆虫思考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生,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的道德去做一些悖与自然法则的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上,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下去,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74873昆虫记第37章读后感300字2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叫《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科学家法布尔。这本书介绍了很多昆虫的生活习性,这些看上去枯燥乏味,有的甚至让人望而生畏的昆虫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真真切切、生动可爱。
每到炎炎夏日,我被蝉那没完没了高亢的歌声吵得心烦意乱,所以心里一直讨厌它。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蝉的一生非常“坎坷”。它的幼虫在暗无天日的地下要挖掘着泥土,生活四年,接着爬出地面,脱去坚硬的外壳,然后在阳光下欢快地歌唱,只可惜这短暂的幸福还不到五个星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随处可见的蜘蛛。这些可爱的家伙在它们布下的“天罗地网”上来去自如,我很好奇:“为什么蜘蛛织的网能粘住猎物,而它自己却不会被粘住呢?”原来,这些丝线是空心的,里面有很多黏液,黏液渗出后,使丝线表面具有了很强的黏性。猎物一旦撞到了网上,马上就会被网上的黏液粘住,一动也不能动。而蜘蛛在自己身上涂了一层特殊的“油”,这样它就能在网上自由自在地走动而不会被粘住了。
通过《昆虫记》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大自然因为有了这些小精灵而显得更加异彩纷呈。
#687286昆虫记第37章读后感300字3
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让我认识最深的昆虫是螳螂。
我平时很少见到螳螂,一般都是在草丛和花园,它们乍看起来像一只蚂蚱,但仔细一瞧,你会发现它的脑袋两旁多出了一双大钳。我一开始以为,它那两只大钳是用来防身用的,因为我认为它是草食性昆虫。可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它是杂食性昆虫。这让我从心里觉得它很酷。在文中,作者法布尔把它的外壳比作浅色的外衣,这是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啊!在生活中我也应当向法布尔一样,多发挥想象,多观察,多思考。
看到后面,我惊呆了。我万万没想到,螳螂竟然会吃掉自我的同类——它自我的丈夫。在吃它自我的丈夫时,雌性螳螂会咬住自我丈夫的头颅,而雄性螳螂居然不反抗,心甘情愿被他的妻子一口一口地吃掉。看到这儿,我不禁想,那幼螳螂是如何出世的照它们这样做,全世界的螳螂不都灭绝了吗。带着疑问我不由得之后往下看。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先,雌性螳螂是因为要吃掉雄性才能产下卵。所以,所有的小螳螂一出生就没有爸爸,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真是可怜的孩子。与它们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有疼爱自我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完整、温暖的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到了螳螂,我还了解到了其它昆虫。作者法布尔投入了毕生的心血,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将它们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他让我们明白昆虫也与我们一样,有感情,有爱,有温暖!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有时间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679251昆虫记第37章读后感300字4
读完《昆虫记》后,轻轻合上书,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描写,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