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700字大全(2)
傲慢与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都很轻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轻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似乎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700字大全5
最近读了《傲慢与偏见》,颇有感受。本书作者是简·奥斯丁,她是英国小说家,她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在父母的指导下,在她20岁左右开始了写作。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充斥英国文坛的只是“伤感小说”和“哥特小说”,而奥斯丁的小说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英国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
《傲慢与偏见》就以喜剧为结局,讲述了四段婚姻:简与宾利先生的一见钟情,让双方步入爱河;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之间存在了许多误会,后来误会化作了理解,加德纳夫妇把伊丽莎白带到了德比郡,二人结为伉俪;而轻浮放荡、爱慕虚荣的莉迪亚和满是虚伪的威克姆草率冲动的在一起,让街坊邻居说尽了闲言碎语;柯林斯与夏洛特仅仅追求物质生活,让贝内特太太头痛不已……
四段婚姻,形成了两种鲜明的对比,前者追求真爱而后者追求物质生活。当然,《傲慢与偏见》中不仅仅批判了后者的愚昧无知,还有上流社会中的太太们思想上的封建:认为只有上等人才配得上自己的儿女、亲人。总是傲睨自若的对待那些无权无势的人,这使得普通百姓总是片面的看待他们,可能他们很善良。但在人们的交往中,普通百姓仍持有对他们的偏见——他们很傲慢!
其实我认为那些无权无势的人的偏见是不错的,倘若那些上层人士放下架子、和善待人,那么不仅仅是简,宾利先生和伊丽莎白,达西先生的婚姻那么顺利,整个社会都会变得和谐!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700字大全6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早在初中时就读过几章,写的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初读时极不耐烦,想事因为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而且极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之所以深刻,首先是因为这书中的人物似乎都有着缺点,而非那完美的人物,哪怕是书中的主人公。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这却给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凡是人,终究是有弱点的。我不喜欢完美的主人公,那会让我觉得他是神而不是人。
其次,书中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许多不同的爱情观。"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达西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男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人们就是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在达西与伊莉沙白的年代是趋于保守的,也会有贵族与平民的上的障碍;相较于现代这样的情形就会比较少发生。
最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多么不可取的。要真真正正了解一个人,必须要经过长久的观察和接触。第一面的印象虽然很重要,但是只要在真正接触后,才可以对一个人下评论。就如书中的伊丽莎白,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她的头脑,才会使她迟迟不得领悟,而被骗子韦翰迷住,不过所幸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真正的蒙住双眼。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700字大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