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2)

阿祖分享

我想,当我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应该为封建社会的堕落而感到可笑,更应该明确我们读书的目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世界里去探索,而不一概为名利与富贵而读书。我们应该学习王冕,学习他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品质,学习他在大富大贵面前,选择隐居而不去享受。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感悟。

#777806儒林外史的读后感4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姓王名惠的人物,其命运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来概括,应是十分地贴切不过了。

王惠的故事主要是在第七回和第八回。

《第七回》写王惠教唆荀玫隐瞒丁忧一事。他对荀玫说:“现今考选科、道在即,你我的资格,都是有指望的。若是报了丁忧家去,再迟三年,如何了得?不如且将这事瞒下,候考过了再处。”

“丁忧”是古代为官最怕的一件事。按照封建时代的礼仪规定,父母亡后,子女必须按礼持丧三年。如若遇“丁忧”而隐匿不报者,一经查获,必受严惩。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对于当时的荀玫来说,正处在“选择科、道”的关键时刻,一旦选上,那就可以正式踏上仕途,钱财从此可滚滚而来。而此时报了“丁忧”,三年后的事情就谁都难料了。难怪王惠劝解荀玫瞒下“丁忧”之事,看来,在封建时代,一个人去世还得挑个正确的时机,荀玫的老妈去世的也真不是时候。最后,荀玫在金东崖的劝说下,到底是没有敢瞒报,想了个变通的办法,请人保举,申请“夺情”(简单地说,就是朝廷命其不必弃官去职,称“夺情”)。却也最终因为“官小,与夺情之例不合”而未能成功。最终“荀员外只得递呈丁忧”,回家守孝。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王惠是一个胆大包天、为所欲为的人,也是一个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人。为了名与利,敢置制度于不顾、不畏惩罚、不惧礼仪。这样的性格最终决定着他的命运。

不过,王惠的运气要比荀玫好得多。《第八回》写到,他刚到京就“早见长班领报录人进来叩喜”,被选中补授“南昌知府员缺”。于是,王惠就成了南昌府太守。

王太守到任后,果然非同寻常。“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严征课税;“用的是头号板子”。一时间,“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王太守从严治政,与前任蘧太守的“讼简刑清”形成了显明对比。蘧太守在任时,只闻得三样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而王太守在任时,也只闻得三样声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酷吏,却获得了上司的欣赏,被称为“江西第一个能员”,再次被委以重任,升为“南赣道”,王太守成了王道台。谁知第二年遇宁王反乱,破了南赣官军,王道台黑夜逃走,至大江中,被宁王俘虏而去。而此时的王惠又充分暴露了他见风使舵的本性,一句“情愿归顺”就成了“伪官”。不想宁王又难成气候,闹了两年,被新建伯王守仁杀败,束手就擒。王惠又只得第二次连夜逃走。从此一落千丈,“更名改姓,削发披缁去了”。

王惠的故事,一波三折。常言道:水无定势,人有旦夕祸福。王惠从工部员外,一路升官,直到成了道台。然而,到达顶峰之际,便是峰回路转之时。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王惠曲折的仕途、悲哀的命运,正是对老子这句名言的最好佐证。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当你春风得意之际,需要常怀忧虑之心。我们常说,凡事需有度,过则必受损。如果当时在南昌府任上,王惠效仿前任蘧太守仁爱宽政,或许,就此始终在太守任上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也未为可知也。

#739895儒林外史的读后感5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说起《儒林外史》这本吴敬梓所写名著,大家可能没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四大名著熟悉。《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根据他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思的作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读书人的形象,我认为最成功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了。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层次: 1、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可以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但是,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看出,中了秀才并没有对他有多大好处,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2、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居然瞒着丈人前往应试。 但我认为如果不是急切地想得到功名富贵,断然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让老母和妻子挨饿。3、发榜之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范进到集市上去卖鸡。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的消息来了,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但范进本人此刻尚未见到喜报,他不敢信以为真,还要靠卖鸡来“救命”我认为这又反映了他自20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和自我堕落感。4、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亏一位人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这情节即是一个喜剧,又是一个悲剧,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而胡屠夫见到范进中了举,更是把他捧上了天。5、范进中了举,曾做过一任知县的张静斋来访,赠钱又赠房。这说明范进的社会地位陡然上升,这是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呀!

《儒林外史》以吴敬梓当时的生活背景做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另外作者吴敬梓在书中对人物所给予的讽刺也是彻骨的深刻。大家可以看一看《儒林外史》,建国以来,这本书受到空前的重视,《儒林外史》已有英、法、俄、日等多种译文,成为了一本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儒林外史读书感想相关文章:

儒林外史的读书心得体会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

儒林外史心得感想600字

儒林外史王冕读后感6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好词好句

《儒林外史》优秀读书感悟600字

儒林外史最新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儒林外史600字感想感悟

儒林外史600字读书感悟

儒林外史600字感悟作文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5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