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
一封封家书,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孩子的,也仿佛是自己的父母写给吾等的一样,让人更加理解了父母之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于,欢迎阅读!

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1
两地书,一世情
清晨,拿着一杯沁人心脾的花茶,端坐在书桌前,拿着一本书,听着鸟儿为新一天的到来而演奏的歌曲,渐渐的那歌声淡了,直至听不见任何啼叫,是鸟儿不唱了吗?并不是!是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是被书中的情怀所感动,是被书中流露出的父爱所震撼,它便是《傅雷家书》,朴实但不失真情。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如死水一般。”这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这位先生不仅在事业上杰出,并且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更值得敬佩。《傅雷家书》便是体现。《傅雷家书》是由百余封傅雷写给远在国外学习的儿子傅聪的家书所编成。在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一位父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他把对儿子的爱完全融入这些朴素简单的文字里,但这些朴实的文字难以掩盖父子之间的情深义重。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进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亲对孩子的深爱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孩子。傅雷对傅聪的爱便是如此,它荡涤了世界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舐犊情深。书中的父爱是高尚的,纯洁的。书信中他对儿子说到,练琴时能多抑制情感,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这是学习,还有讲到谈做人;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傅雷还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可能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理财等等。他还以平等的口吻向儿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见解,尊重他做的每个选择,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命令,更多给孩子做了生活上精神上的引领。做父亲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指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种指示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而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生活中的父爱亦是如此,从我们一出生,他们便给予我们世间最温暖的情感。教我们牙牙学语,教我们学会走路,在学习上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在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这正是他们爱的体现。在我们需要时,他们总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他们可能不像母爱那样爱的明显,但是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父爱不是长篇大论的赞美,几句简单的话语便能体现,因为他们爱的热烈,爱的伟大,爱的真诚,爱的纯粹。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是鼓励与警钟;这便是父爱的模样……
合上书,书的内容还不断涌现在我的脑海中,牵动着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忘怀。望着窗外那清晨的阳光格外明媚温暖……
父爱虽无声却滚烫似骄阳!
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2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____”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傅雷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样子,保留着为人的基本操守,其次是做人的方式和生活的本真自始至终都是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生活,不因世事的变迁发生变化,从傅聪的角度看,傅雷是一个高尚凛然不可侵犯的父亲形象。
从1954年的家书中看出傅雷对生活的极度热爱,1954年至1960年的傅雷在写家书给孩子们的时候,用大量的笔墨去抒发他内心独特细腻的感受,丝毫没有发现他对生活的不热爱,从妻子的角度看,傅雷是一个包含深情有生活情趣的好丈夫。
“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父阿聪阿米,那时候还是一堆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大人说的话,也许小孩不易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从朋友的角度看,傅雷是一个纯洁、真诚、正直的朋友。
家书主要内容是生活起居的关照,人际交往的叮嘱,情感经验的疏导,学习方法的指导。
1954年8月16日那封家书可以看出生活起居的关照:这些的细节比比皆是,傅雷细细叮嘱,淳淳嘱咐,声声切切,犹在身旁。
1961年5月23日那封家书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叮嘱:这样是为了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孩子的人际交往原则,“争与不争”的观点,到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
傅雷不仅仅是一位慈父,他还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转变角色,善于退让,求知若渴,跟上孩子脚步的一位父亲。
让我们潜心阅读傅雷家书去发现那些苦心说教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和殷殷教诲吧!
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3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