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海底两万里优秀读后感(2)

付甘分享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的精彩描绘。

这一段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海底世界,还让我们间接地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光在水中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以及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藻、海带等植物的生物知识。

原本这些知识在课本中显得枯燥乏味,但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生动形象。

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情景使读者如临其境,而且人物都是具有高尚品格,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正是作者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读完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海底世界,还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我们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幻想未来的远景。

海底两万里优秀读后感篇6

自由是什么?自由到底如何定义?是在空中自在的展翅高飞吗?是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驰骋吗?是以自己的意愿潇洒的活着吗?在《海底两万里》中,我试图去寻找答案。

扑面而来的自由气息来自于海洋里自然生物生命常态。海洋生物神奇而丰富,在海底游行时,瑰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的鱼儿、雪白浪花的冲荡,似乎都预示着未知的海洋里有未知的生命,然而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海底自由世界。

海底的神秘更是有着自由的色彩。海底有那么多未解之谜,就拿尼摩船长的“诺第留斯号”来说,他正是利用了海底的能源来得以在海里航行那么长时间。而且作者也对海底资源做出了许多期待,这足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人们就对海洋有了遐想和深入的思考,对无限的资源,自由的海底有了许多超前的想法。人类神往自由的高地,而在绚烂的海底,更是埋藏着未被挖掘的自然宝藏。倘若有一日,人类真正的居住到了璀璨的海底,亲身去体验大自然原生态的自由。这也正是作者写此书的第二目的,让后人因此书而拥有更多探寻海底的动力,启发后人多去探索这片未知的地方。

而探索神秘海底的人类是渴望自由的。这一点在尼摩船长身上一览无余。他的性格复杂而多变,究其根本,则是因为他本人对自由民主以及独立的无限渴望。他希望殖民者能换平民自由这有何错?他希望自己的国土自由这又有何错?他为了真正的自由,在无人管辖的大海上与世隔绝,他被岁月和过往摧残得冷漠刻薄,但在他坚硬的外表下,仍有一颗善良渴望自由的心。他出生在一个不平等的年代,毋庸置疑,他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悲剧,他拼命反抗,拼命想与自由靠近,他是真正追求自由的勇者,即使最终被逐渐扭曲的心理所毁灭,但人类却也真正记住了他——一个用生命呼唤自由的人!

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是海洋生物的各样形态?是未知世界若隐若现的召唤?是人类“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往无前的探寻?仅仅在海底,它就有太多华丽而迷人的转身,我想我明白了,它的变幻莫测的形态,对它永无止境的追求决定了“自由”二字永远书写在路上,更新在途中,它是不会被任何词语所定义的。

海底两万里优秀读后感篇7

11月,在这个气候宜人的时候,在离大海200公里的地方,我的眼前仿佛显现出汹涌澎湃的大海。若是想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就去看一看《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创作于1870年,跨越了近两个世纪,它的光彩仍熠熠生辉,我也看过凡尔纳的其他作品,包括《神秘岛》《80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但要说科学与文学结合得最好的还是这部《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不仅为大家熟知,而且内容更是引人入胜,情节曲折,从一开始那一条“不明生物”,到主人公们的后来又进入了这条“生物”,以及那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又到后来的不辞而别,并从险境逃生。其中这条“不明生物”——鹦鹉螺号,带领着读者走进海洋、观赏奇景、陷入险境,这些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而《海底两万里》的幻想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有着深厚的科学基础以及依据。而当时,在那个没有电灯的时代,发出这样大胆的幻想,并不是只是一种幻想。如今,“鹦鹉螺”号上的各种器械已不是触不可及,甚至随处可见,包括“鹦鹉螺”这艘海底船,已经不再是什么神奇的玩意儿。这篇小说发表25年后,人类成功制造出真实的潜水艇,正是这鹦鹉骡号为科学家们开辟了对海洋探索的向往。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人类仍在不断的探索、开发海洋,也同时被海洋的神奇之处所震惊,身为“生命之源”的海洋,正驱使着人们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而《海底两万里》在展示海洋的神奇之时,更是激发了我们对保护海洋之重要的认识,而打开海洋这扇门,本就是人类的又一项进步。

《海底两万里》中塑造的形象更是全面、生动,尤其是对尼摩船长,那描写更是细致入微,从行为、言语,处处体现了他那难以捉摸的性格。那隐居海底的尼摩船长,与人类断绝关系,而又稍微有丝毫的关联,更是体现了他是一个乐于助人,反对压迫,在海底闯荡,坚毅的男子汉。以及他在“鹦鹉螺”号上的威信,可看出他高尚的品格。

那学识渊博的尼摩船长,驾驶着“鹦鹉螺”号,带领着我们去探索海底的奥秘。

海底两万里优秀读后感篇8

寒假里,无聊得很,就读了几本书,自我感觉这几本书都不错,尤其是这本《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这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的是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主要讲述,在188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我很喜欢《海底两万里》,是因为它有众多的知音。我们此刻的中学生都很前卫,对语文课本后的名著不但不喜欢,甚至还有些厌恶。作为许多中学生中一员的我自然也不例外,对那些所谓的名著没有丝毫的兴趣,只是偶尔在考试之前看一看罢了,目的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海底两万里》不一样,它虽然是语文新课标的推荐书目,但它却是一部本身十分棒的作品。生物学家阿龙纳斯的博学,仆人康塞尔的忠心不二、尼德?兰德的勇猛以及诺第留斯号的豪华、功能多用无不描绘的面面俱到、栩栩如生,令人不得不爱上这部作品。尼摩船长所讲的海底的丰富资源更是让我对这部作品印象深刻。我觉得,它的风格能够跟当代风靡全球的《冒险小虎队》书系相媲美。一本写于八十年代的外国作品在当代仍然有那么多的知音,这的确挺了不起的。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