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范文1
树荫下,孩子们有的玩"三个字",有得玩拍手的游戏。你猜她说些什么!我们爬上成功的山顶,临风而立,俯视天下,胜利的喜悦挥动兴奋的手臂,欢呼、跳跃,朝着太阳呐喊:我们成功了。
第一章的第一个场景,就是阿廖沙的父亲躺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他,已经没有生命了。当时,阿廖沙仅仅只有4岁,想一想,一个4岁的孩子,面对亲生父亲的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那是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不仅是这种悲伤,阿廖沙每天都遭受暴力的外祖父的毒_,尽管有外祖母的关爱与呵护,但这只是重重黑暗中的一个光点。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围绕着他;兄弟、夫妻常常为一些财产吵架、斗殴。有时候,我都在想,阿廖沙他有没有真正开心地笑过一次,在这种黑暗愚昧的地方生活,犹如他的家庭一样,如果是我,说不定会忘记——怎样开心地笑。
相比起阿廖沙,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总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许多孩子的父母根本不舍得打他们,而他们,也从未尝到打的滋味,更想象不到被鞭子抽的感觉。我们天天都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蜜罐里,与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尽管有时会有一些小困难,但这是人避免不了的。
但拥有这些,我们还不知足,天天想着要拥有最好的,最美的东西,现在一想,我们实在是太贪婪了。阿廖沙只有11岁,却能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悄悄生存下去,不被外祖父,舅舅他们所沾染。而11岁的我们呢?只享受着父母的金钱和关爱,看一看,我们与阿廖沙的差别有多大。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范文2
寒假中,我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童年》这本书。它讲述的是以高尔基自己为原形的童年生活。高尔基生于尼日尼诺夫哥罗德一个木匠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不久后母亲也去逝了,他十一岁时便外出谋生。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也一样,三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在那个黑暗的家中,经常受到吝啬又固执的外祖父的殴打,甚至被打到失去知觉。愚昧的舅舅们整天相互残杀,还害死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小茨冈。就连母亲也因各种的不幸变得冷漠,只有外祖母在这黑暗中能给他带来一点爱
在染坊的一场大火之后,外祖父和他的儿子们分了家,在其他地方买了一套房子,在那里,阿廖沙有幸结识到了几个好朋友,但最终这些房客都被外祖父赶走了。在那里,阿廖沙自己开辟了一个小天地,夏天就睡在那,有时外祖母也来这,给他讲着那一个个百听不厌的童话。过了不久,母亲改嫁了,外祖父又卖掉了房子,给母亲凑足了嫁妆,后来只租了个地下室来住。继父非常的奸诈,工作很不安分,没过多久,母亲死了,吝啬的外祖父不肯抚养阿廖沙,阿廖沙只有十一岁时就被残忍地赶出家门,独自谋生去了。
在这部作品中,外婆对阿廖沙的影响最大。外婆总是以慈善宽厚的胸怀关心身边每一个人,那童话故事是阿廖沙收到的仅有的几分爱。外公卡西林则是阿廖沙比较讨厌的人,在破产后变得无比吝啬,最后还将阿廖沙赶出了家门。
阿廖沙十一岁就能外出谋生,而我们现在已经14岁了,却还无法独立生存。有时,我们连做个菜,洗件衣服都做不好,根本无法独立。我们都生在美好的年代里,童年也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但我们更应培养好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独立自主。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范文3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