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西游记读后感高中700字

启智分享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游记读后感高中700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西游记读后感高中700字1

首次接触《西游记》这部国学经典是通过电视的演绎,每一幅画面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别人的讨好,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傅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西游记读后感高中700字2

追溯历史长河,阅读经典名著,翻到那“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甚觉妙哉,妙哉!

说起《西游记》,就不得不提起红孩儿了。

在《西游记》中,除孙悟空外,红孩儿的传奇故事也可谓是老少谐知,那鬼马精灵的模样,也就深深的在我心中留下铬印。

在这我还要说说那第四十二回,希望能与之共学、共勉:话说那行者化身牛魔王,与那红孩儿几经交谈,才套得师父与师弟的被困之处,其间,不料被那红孩儿发现破绽和疑点。红孩儿那是步步逼问,孙悟空见状虽未惧色,来回周旋,相信当时孙悟空内心也对红孩儿产生几分敬意,小小年纪如此了得!只见行者大笑而归,纵筋斗之,径投南海,面见菩萨,告明原由,赠一净瓶,内集海水,可灭三味真火。连菩萨也下莲台与行者一同去降妖救唐僧,只见菩萨抛刀念咒,化作千叶莲台,行者返云光,来洞口,妖王纵身跳去,斗径四五个回合,见行者藏在菩萨的神光里与那红孩儿斗几番,红孩儿伏法却入了菩萨法门,招做了善财童子。

这吴承恩也是神了,竟能写出如此醉人的文章,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还是红孩儿、菩萨等诸多人物,都赋予了他们色彩,表现的活灵活现,就连那些不起眼的妖魔鬼怪都让人过目不忘、栩栩如生,故意情节更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由衷的让我钦佩和折服,每每阅读《西游记》或观看电视,我的心都被那惊奇的故事情节带入其中,时而静、时而涌、时而惊、时而笑!

而这一章节,也是师徒刚遇上的小困难,师徒四人取了西经不说,还克服重重困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人生道路,也会像西游记的情节那样,可能会有挫与困难,但只要我们有一颗执著的心,用自己的智慧击退困难,永不言弃。

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觉甚妙哉、甚妙哉!

西游记读后感高中700字3

漫漫西行路,我们看见了唐僧的善良却过于固执。出家人慈悲为怀,但唐僧实在可以用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来形容他。孙悟空火眼金睛打白骨精时,他固执的认为孙悟空滥杀成性。以好僧自居,将坏猴驱逐,但同时他也展现出了非常之坚定。他一心向佛,不慕名利,不恋美色。女儿国国王曾以一国之富留他,蝎子精也强迫过他成亲,甚至一路来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无一不渴求着他的肉,但唐僧却矢志不渝,一心取经,唐僧是一个有着两面性的坚定者。

而八戒与他师傅相反,他贪财好色,意志不定,缺点数不胜数,但并非无优点,他十分憨厚。脏活累活从不推脱,大师兄捉弄他,他也不恼。天蓬元帅转世也不是什么孬的。面对敌人,他也奋力一搏比丘国的白面狐狸精,牛魔王的小老婆,玉面狐狸。连大圣都束手无措的蝎子精……这些看似迷人的妖怪,最终却死于看似好色的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中。猪悟能的杀妖路又何尝不是他的修心路呢?

大名鼎鼎的孙悟空,书中描写他身躯鄙猥,面容赢瘦,不满四尺,但他却上捣天庭,下搅龙宫,甚至放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阙词,表现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联系作者吴承恩的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明末宦官长期干政,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孙行者的形象似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一路西行,各路妖怪不是哪个神仙的宠物坐骑,就是哪位大士坐下的宝物童子,以至于看似英勇斗争的悟空也只能在观音的一:你就放过他吧,中屈服放下,继续西行。但是吴承恩笔下又出现了一个无身份,无背景,无依靠的三无妖怪。是的,这场三打白骨精,在孙悟空的角度看,他打的爽快。在作者的角度看,这是他的追求,他渴望她的国家能漠视权贵,追求正义。

而兢兢业业的沙僧却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人物,他虽是卷帘大将下凡,与猪八戒打的不分伯仲。但西天途中,他老实忠心。打得过就上,读后感m打不过就被抓,唐僧也夸他有和尚模样,但若细品,沙僧在整个西行路上。经常发挥着调和的作用,每当他的师傅,师兄产生了争闹,他就主动站出来劝和。在镇河寺中唐僧被无底洞妖怪掳走。悟空大怒,这时沙和尚却跪倒在地,像孙悟空表示单丝不成线,孤掌难鸣的道理,并要三人同力寻师,这才使孙悟空回心转意,他与八戒不同,不会与师傅顶嘴。只抱着和为贵的思想,所以在某些问题上他也只能持不过问的态度。例如三打白骨精中,由于八戒撺掇唐三藏赶悟空回山,但沙和尚却一筹莫展,毫不作为,但从他后来的种种劝说中,我们也得出,沙僧在一个队伍中虽不是一个重要角色,但也是一个不可少的人物。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6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