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七年级700字
《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亦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昆虫记读后感七年级700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昆虫记读后感七年级700字1
在繁忙的世界里,我不能找到一丝的趣味。一年四季也只是花开了,接着又落的过程。有时感觉生活很漫长,犹如日子被放大了无数倍;有时生活又很匆忙,好比刚起床吃完早饭黑夜就来到。哪怕有一个全新的事物也不能吸引我一丝的好奇。
生活就像被涂上了灰色。偶然的一日,我接触了法布尔的《昆虫记》,生活那扇五彩缤纷的门便向我敞开。打开《昆虫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活泼的小虫子,它们身手不凡,姿态万千,而它们身后却有一个庞然大物——法布尔先生。这位大家伙在用他的双手,把他对昆虫的所见所闻如实记录了下来。
在他神奇的笔下,我看见了凶猛好战的红蚂蚁;挂着美丽的灯笼,捕猎心狠手辣的萤火虫;手提大刀,身披绿甲、对爱情非常残忍的螳螂;为了迎接新生的儿女,辛勤劳作的圣甲虫;在土下受尽四年黑暗,树上只享受五周光明的蝉……他的笔如同马良的神笔一样,把虫子们描绘地栩栩如生。
法布尔为了把昆虫的习性、奥秘也展现出来,他又开始实验。哪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哪怕它的谜最终也无人知晓,他想尽一切方法去研究。就如他探寻红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时,他在蚂蚁回巢的路上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反复更改计划,仔细观察。
他为了探寻雄性大孔雀蝶如何预知伴侣藏身何处的秘密,他实验了好几十次,转换好几种思路,直到蝴蝶生存的季节已经过去,他就把希望放到来年。
合上书,法布尔的一举一动在我眼前掠过,从他忙碌而又认真的背影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马虎大意:轻易地算错数学题,写错生字,拼错单词。从他坚定而又执着的背影中,看到了自己的脆弱渺小:一点小挫折都能让我情绪崩溃。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昆虫记》,被法布尔的魅力折服。
《昆虫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昆虫层面的知识,还有文字背后的作者,以及书外的我。用探寻的目光去看书吧,你总能从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让阅读点亮心灯,让书香润泽心灵。
昆虫记读后感七年级700字2
“世界上很少有人会从事这个职业的,我们也不指望从这份工作中挣钱,但是我们不必介意,因为它能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比任何职业都有意思。”这是《昆虫记》中法布尔对自我工作的看法。
亨利。法布尔,1823年生,享年92岁。他是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家,从小生活十分贫困,但他通过自学花费20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他将自己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中。《昆虫记》是他在荒石园中通过观察与研究,为昆虫写出的大部头。
它融合了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整部书所写的昆虫都令我感到有趣之极,其中有一篇文章“白蝎自杀”让我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他把一只大白蝎放在一堆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白蝎在火圈里像疯了一般,乱无章法地挥动自己的钳子开始乱蹦乱跳。
它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又乱舞起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蝎子可能已经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自己而死去了。直到作者靠近观察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他把它重新放进沙地中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
大白蝎装死的行为使我感受到昆虫对生命的敬畏,面对死亡它小心试探、拼死挣扎、又巧于掩饰。昆虫尚且如此,而我们不更应该珍惜生命吗?
本书中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诠释这些昆虫世界的美好,而且在他的言语中并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
如今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了解昆虫的世界,探索昆虫世界更多的奥秘。而《昆虫记》则让我们永远记住“法布尔”。
昆虫记读后感七年级700字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小的昆虫竟有如此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昆虫记》给了我真实的昆虫世界,《昆虫记》给了我美丽的昆虫物语,《昆虫记》给了我细腻的昆虫写照《昆虫记》带着我遨游了昆虫的海洋。
法布尔以不一样的目光看待这个昆虫的世界,他将这看成拥有礼貌、文化的小人国;法布尔用现实反驳了拉封丹的观点;法布尔用尽毕生的精力告诉了我们昆虫的礼貌;法布尔能经过小昆虫发现人类不能及的本事;法布尔经实践告诉我们昆虫的智慧。
小小的昆虫世界折射出了人类的社会。看呐!寄生虫鬼鬼祟祟的在蜂巢前,打算找一个机会牺牲别人,以便安置自我的家。这是一种叫金蜂的家伙,他外表美丽,你怎样也不会把他与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坏蛋联想到一齐。金蜂会将卵产在另一种蜂的茧子里,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茧子的主人就是它的第一顿大餐。这些从茧子里出来的便是沾满无辜者鲜血的金蜂了。
法布尔它不仅仅敢于创新,他还敢于质疑,并能用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拉封丹的蚁和蝉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法布尔发现的却截然不一样。蝉潜伏在地下四年,只为出土放声歌唱一夏,便完结了它的生命,冬天不会有蝉的出现。其次,法布尔也经过自我的实践与观察反驳了这个观点。蝉在夏季放声歌唱,同时也用自我胸前的一个小吸管刺穿树皮,做成一口小井,在口干舌燥时喝个够。这时蚁也会口渴,便厚着脸皮来抢劫,最终蝉不得不放弃自我做的小井,另寻别处了。这个事实不正与寓言相反吗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有质疑的权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切事物,仅有实践过后我们才有权力去肯定它。
看那拥有纤细的腰肢,玲珑的身材,娇小的赤条蜂。谁能想象他捕食的样貌呢赤条蜂的食物是毛毛虫,他捕食的时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它用自我的刺在毛毛虫的每一节上刺一下,它明白刺在哪一个神经中枢上能使毛毛虫麻醉但不致死。
这小小的赤条蜂竟然懂得如此精湛的技术,我们人类难道不应当自愧不如吗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好处与坏处:蝇虽然有很多细菌,但他却是高级净化器,这些动物的好处与坏处不就类似于人类的优点与缺点吗所以我们不仅仅要人人平等,还要物物平等,因为我们共处同一片蓝天,共享同一缕阳光,我们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