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00字模板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模板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读后感800字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读后感800字模板1
前阵子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
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我又想到,我的一个姐姐在常熟市重点中学1200名学生的入学考试中考到了第2名,而她妈妈却向来不太管孩子的学习,我对姐姐的聪明绝顶佩服不已。而妈妈却说,姐姐能取得好成绩,都是靠自己的勤奋与自觉。她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妈妈也只让她自己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姐自己抓重点、做练习,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我想,如果我也像姐姐一样学习,我会不会也会有她那么好的成绩呢?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姐姐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而我却仍然事事靠老师,靠家长,总希望别人推着自己前进。可现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能靠老师、靠家长,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奋。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及时改正错误,自我约束,奋发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读后感800字模板2
今天早读课听到学生读到孔夫子《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禁感叹而升。古人认为: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让我想到了测谎仪的发明家,一定没有了解这句话[哈哈]
《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这样的解释好像有点靠谱,可是人心难测,哪能分出来君子与小人呢?
祖师爷告诉我们: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两千多年前,祖师爷孔子教我们君子与小人的“看气质”。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候我们都喜欢让他成为君子如玉般的人物,可是在孩子要面对社会险恶时我们却又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圆滑的世故得失的把握,这是不是让孩子又成为了一个小人。所有的人的梦想都想让心灵归来仍是少年,这么说来君子却只能在心了。
现在君子与小人已经上升到阴谋论中,小人只会阴谋,而君子却在使用阳谋化解,最终结果所有“阴谋”都终将变成“阳谋”。多么美好的故事结局呀!可是为什么君子总要处于机关被算计之中,为了体现坦荡荡吗?
中国如今在世界上的气质就如同君子一般,可是小人常戚戚来,为什么不能提前反击?
因为最终解释是一个国家要和,才能强盛。和谐家园才是孩子们的未来。
同理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够以道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和谐的氛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却心口不一。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君子,小人,我们自己心中的标尺。
论语读后感800字模板3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
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