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尔基童年读后感700字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尔基童年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高尔基童年读后感700字1
暑假里,我读了《童年》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看到高尔基和我们那不一样的童年,又不禁为他的悲惨童年而感到悲伤。
《童年》讲的是五岁的高尔基失去了父亲,而后又经历了母亲改嫁等一系列的变故。为了上学,他只能去捡废品卖了钱当学费,自己供自己上学。高尔基身上穿的破旧,在身边的富有同学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并不在意,把这一切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思。现在,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优越,不用担心没钱上学,更不用捡垃圾维持生活。身上穿的都是名牌的衣裳,用的也是五花八门,色彩鲜艳的文具,各种样式的书包,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东西,应有尽有。而高尔基呢?他是多么的悲惨啊!别说是文具了,就算是衣裳也都破烂不堪,是补丁摞补丁,还受到外公的百般虐待。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享受着小公主、小皇上之类的待遇,不愁吃,不愁喝。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对于高尔基来说,这根本就是神仙般的,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呀!而他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勤奋地学习;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过着幸福生活的人,却是那么的不争气,真是自叹不如呀。如果,我是高尔基,那一定会为自己的贫穷家境而自卑的对学习没有了信心,而他却把嘲笑化为了进步的阶梯,我真佩服不已啊!
相比高尔基童年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掉进了蜜糖罐一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可是,尽管这样有些人还是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挑这捡那。我也曾经做过一件这样的事。
那天,我考了全班第一,妈妈为了奖励我,做了我最喜欢的馅饼。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突然,一块刺鼻的东西被我吃了进去,我连忙吐了出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一看,不以为然的说:“是姜。”我一听,连忙把馅饼丢到垃圾桶里。要知道,我是最厌烦姜的,那刺鼻的味道让我闻了很不舒服,吃了更是恶心。妈妈见我把馅饼浪费了,十分生气,说:“今天只有这一种带姜的馅饼,你吃也要吃,不吃也要吃!”我听了妈妈的训斥后也耍起了性子,坐在那不理会妈妈。最后,妈妈实在是犟不过我,又给我重新做了馅饼,这才让我如愿以偿。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应该浪费馅饼,姜又不是对身体有害的东西,何况这馅饼没有了姜也是不好吃的呀!这馅饼如果在高尔基的眼中,那会是怎样珍贵的食物呀!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浪费食物,而是珍惜每一粒粮食。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感知到了我们和高尔基不一样的童年,看出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不同。以后,我们也要学习高尔基那种不向困难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童年。
关于高尔基童年读后感700字2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买名牌就能买…..
《童年》这本书是高尔基写的,它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可怜的孩子。在阿廖沙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跟着妈妈去了外祖父家。外祖母很疼她,可是外祖父却很凶恶,经常打骂阿廖沙,阿廖沙有两个舅舅,对他也不好。后来,阿廖沙的妈妈改嫁了,他的继父是个恶棍,更本不关心他们的死活,小阿廖沙不得不自己去干活,来养活自己和外祖母。
阿廖沙受尽了人间的苦难,但他从不放弃,坚强的面对生活,想想我自己,真觉得惭愧。虽然不能说和家境富裕的同学相比,但我也是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的啊!!!!
今天,我读完了童年这本内容丰富的小说,我思绪万千。
阿廖沙是个坚强的孩子,更是个刻苦、懂事的人。当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后,分文无收的外祖母陷入困境,正上学的阿廖沙得知后,他便决心帮外婆赚钱,每天刚放学,他便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在肮脏的墙角处拾垃圾,有时一个铁片能卖10个卢布,相当于他和外祖母一天的开销,就这样他用捡垃圾得的钱满足了经济需要费。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里。5岁时,病故了,生活就更加艰难了,他和住在外祖父家。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只好穿和外祖父的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惭愧。因为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捡破烂换钱,每逢不上学的时候,他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破纸片卖给废品加工。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比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着落。我们现在上学什么也不用担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关于高尔基童年读后感700字3
第一眼看到《童年》,是它的作者吸引了我,翻看后,是书的内容打动了我,使我完完全全的陷了进去,喜欢上了这本书与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
阿廖沙在三岁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他外祖父卡什林的家里,因为外祖父的家业不景气,所以外祖父的性格变得有些暴躁,而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里没有和平,只有争吵、仇恨弥漫了阿廖沙的世界,就连小孩子都受到了毒害。
甚至连阿廖沙的母亲都不堪忍受这种生活,只好抛下阿廖沙而去。但是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就是淳朴、乐观、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只有在外祖母的世界里,阿廖沙才能感到有一丝丝的快乐。
在《童年》整部作品中,高尔基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生动而形象,惟妙惟肖,如“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的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看得出,高尔基对自己外祖母充满爱意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