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名篇《呼河兰传》读后感7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说名篇《呼河兰传》读后感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说名篇《呼河兰传》读后感700字1
呼兰河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小村庄,小小的地方,一条十字街与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几十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家,就是整个村庄的基本样貌,与千千万万普通农村没什么差别。
全书的主人公是“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用好奇的心探索一切,用纯澈干净的双眼观察世界,用最淳朴的语言表达自己,让读者在对封建思想残害人心而感到悲惨的同时,仍然能够感受到人世间所存在的最简单的善良与美好。
呼兰河是一个灰色的封建社会,在那里,人的生命和牲畜一样不值一提;在那里,人的一生可以被长辈随便安排;在那里,人们用可悲的言语掩盖人的脆弱与无助;人们背离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不着边际的封建活动上,一边做着摧残人心灵与身体的事情,一边又可悲地将一切希望寄托于神灵。
呼兰河也有最简单的一面。世世代代的农民在呼兰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土地的敬仰造就了农民朴素的品质。主人公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有着简单的快乐源泉,对待事物有着最简单的看法与认识,与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地对比,让读者在黑暗的格调中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孩童的一丝亮光,但孩子的一丝亮光往往会受到成人世界的扼杀,在感叹的同时也对封建思想残害人心感到揪心。
呼兰河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缩影,是当时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只能将希望都寄托在神灵上,当时的人对大自然、神灵存在十分的敬畏,现代的我们不能否认封建思想在历史发展存在的意义,但我们必须从这段历史中吸取经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摒弃封建思想中黑暗、不科学的一面。
作者笔下的呼兰河,有喜有悲,有善良也有邪恶,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麻木无知也有希望与憧憬,是对这个小镇的最真实写照,值得一读。
小说名篇《呼河兰传》读后感700字2
美和追求美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这部书是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团圆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小说名篇《呼河兰传》读后感700字3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呼兰河传》
鲁迅先生曾有写过一个有趣的人物——阿Q,而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有二伯也是一位阿Q式的人物。他可爱,又可怜。
有二伯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如果我有东西吃不给他,他便向你要,你若给他,他又不要,真怪异!
有二伯有许多缺点,却有一点令人敬佩,他很忠诚。有二伯在萧红家待了几十年,除了偷点东西以外,从没有做过什么对主子不好的事,他忠心耿耿,按有二伯的话说,就是“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别的都敢。”
一个人忠诚,是立身之本,你若不忠诚,见风使舵,最终会被世人所唾骂。一个人不忠诚,就像一朵花没有花蕊;一个人不忠诚就像树没有枝干;一个人不忠诚,就像鸟没有翅膀。忠诚,是多么重要。
吕布,三国时期的第一战将,他武功盖世,却为何被世人唾骂,因为他不忠,先后投奔丁原、董卓,被金钱所奴役,被董卓所收买,杀死了丁原。一位“三姓家奴”,不仁、不义,怎能流芳百世?只能遗臭万年。
同是在三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让我们敬佩,也不求功名,只为报刘备对他的恩,他忠心不二,为了辅佐刘禅,每日呕心沥血地寻找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