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5篇(2)

陈翠分享

《论语》其中一部能给我们如此大的启示,更不用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论语》的一半统治着世界。”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有多大。“它就这样过去了,不分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4

我在寒假的时候看了《论语》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成为现代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思想劝导。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看了《论语》后,我从中悟到学习应脚踏实地外,还从中得到不少的学习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会从中领会更多的新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它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为人的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的意思就是: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无论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读完了《论语》的我,从书中收获的人生哲理,将会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自我吸收和体会,它将伴随着我成长,成为我人生的指路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5

子说:“冉雍这个人哪,可以但任握有一方统治大权的行政职务.”冉雍便向孔子问询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子桑伯子这个人也不错,可惜不依礼乐.”冉雍说:“如果内心充满着‘敬’而言行又表现为‘简’,这样的人来掌握一方统治大权,不也是可以的吗?如果内心便充斥着‘简’而言行也表现为‘简’,这样不是太过于‘简’了吗?”孔子说:“冉雍说的没错.”

当孔子评价冉雍时,并没有具体指明,使冉雍可以“南面”的品格到底是什么.但通过冉雍与子桑伯子的比较,我们便可以明确这一点了.但这个比较并不是孔子直接了当地说明的,而是通过冉雍的提问引出了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可”但却“简”.问题是,这一评价仍然十分模糊,于是冉雍对“简”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而且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冉雍在分析中使用了两两相对的四个概念:居、行,敬、简.我们可以看到,冉雍显然是“居敬而行简”,而子桑伯子则是“居简而行简”,则“居敬而行简”正是冉雍得到孔子“可使南面”的评价的关键所在.那么,“居敬而行简”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曾明确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读得》14)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本章后)相对于夏、商二代来说,孔子很明确地选择了周的礼乐文化.在他看来,夏、商二代缺少“礼”对人的修饰(“礼”是周公旦制礼作乐的结果),因而人显得“野”,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缺少文化,是野蛮人.当然,孔子也不同意在以“礼”饰身时太过于强调“礼”,那样的人显得虚伪,后世理学时期所出现的“假道学先生”便属于这一类型.孔子所要求的是“文质彬彬”,以“礼”合理地修饰自己的言行,既不能太矫情,也不能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修饰.

《礼记》开篇说“毋不敬”(《礼记·曲礼》),而其中所记载的各种对人的言行的规范,其最终的目的也在于使人做到“敬”,“敬”在“礼”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由此来看,“居简而行简”显然缺乏对“敬”的坚持.那么孔子为什么又会认可“居敬而行简”这种对“敬”的解释呢?

首先,孔子已经说过要“文质彬彬”,“居敬而行敬”显然太矫情,属于“文胜质”的一面,“居敬而行简”则做得比较好,既有内心的“敬”,又不张扬.

其次,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则所谓“居敬”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行简”则是对他人的宽容态度.《大学》说:“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也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表现,同时还说明了只有经过严格地修身,才有可能达到“喻诸人”的目的,从而实现治理国家的最终理想,这与孔子因为冉雍“居敬而行简”而认为他“可使南面”同出一辙.

“居敬”,不但是修身的目的,也是修身的方法,但即使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也不代表我们可以因此而炫耀于人(事实上,如果我们炫耀于人,那代表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做到“居敬”).“炫耀于人”实际上是内心的“敬”表现到人的言行时的一种错误态度:从大的方面讲,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做到了严格的要求而要求别人也能够做到;从小的方面来讲,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时刻都不忘记在别人面前故意表现一番.“居敬”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能够做到“居敬”的人,对内而言,能够谨守自己的真人状态,而不让自己在孤独的世界里顾影自怜,对外而言,又能够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包括赞誉和挫折),而不让自己在喧嚣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5篇相关文章:

论语读后感高中600字

论语中一句话读后感800字作文参考

论语读后感800字大全

论语读后感700字作文

论语的读后感800字5则参考

论语读后感800字左右参考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600字

论语二年级个人读后感650字

论语第一章读后感600字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作文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7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