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初中茶馆读后感700字(2)

启智分享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直到今天,人艺的老艺术家们还以在舞台上表演话剧《茶馆》为荣,《茶馆》依旧活跃在舞台上,8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的《茶馆》剧集了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也成为了一代经典。跨越了时光,穿越了历史,到今天,这依然是一部每读历久弥新的剧作。

《龙须沟》从思想性艺术性上来讲,就距离《茶馆》远了。我怀疑写于1950年的《龙须沟》是不是有老舍先生急于歌功颂德的嫌疑,当然这并不是说《龙须沟》所写的一切是虚假的,但是六十多年过去了,再读到《龙须沟》,对比《茶馆》总是能读到里面的一种言不由衷。太红火、太和平、太一片和谐反而让镜头失去了魅力,就像一部大团圆大剧,总不如一部高潮迭起的剧作吸引人一样。《龙须沟》里也有悲剧,但是却不如《茶馆》动人心魄,并不是妮子的生命不如老掌柜的珍贵,隔过历史的尘埃,再回头看,老舍先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和妮子一样。虽然来到了新社会,妮子陈尸的地方变成了清流,而他自己陈尸的地方呢?本是清流,他又对不起谁,又为何一定要如此呢?

《茶馆》中的人间百态即是如此,虽然一生为顺民,坚持“莫谈国事”,紧跟改良步伐,但是也逃不过一尺白绫的命运,老舍先生看尽人间百态,活到了清流的时代,但是仍然难逃自沉太平湖的命运。

想及此,不禁唏嘘感慨。所有的一切,都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几十年后,一切见分晓。虽然当年的《龙须沟》一定要比《茶馆》更鼓舞人心,但是最后留下来大浪淘沙的,是《茶馆》。

,读老舍先生的剧本,一定要注意里面动词的运用,和接地气的表达法。

年轻时我以为华丽的形容词才是写作,读了几十年书,才明白一个道理,能写好“动”的人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家。

初中茶馆读后感700字4

“这部书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于悲愤了。”这是朱自清作为同代人的感同身受。

“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棚下也有茶座儿。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这样的一座茶馆。这里是皇城根儿下八旗子弟遛鸟吃茶的地方,也是说媒拉纤,打架斗殴的地界。

在北京大杂院里长大的老舍深谙“京片子”的魅力,茶房李三不肯剪辫:“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字里行间折射出他对前清灭亡的不相信和中国改革前景的无望;又有吴祥子和宋恩子来拿饷:“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更有逃兵老林老陈: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吧?没人耻笑我们的交情吧?也没人耻笑三个人的交情吧?”一连三问,含蓄地提出二人共娶一妻地荒唐要求。不愧为语言大师,老舍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顽劣的一面;因循守旧,蒙昧萎缩,欺软怕硬,怯懦胆小。他的文化姿态妙趣横生,像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常读常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康梁的维新运动失败,清王朝岌岌可危,有人如刘麻子认为大清国的金山银山永远也花不完,也有明白人如常四爷断论道大清国要完,却因此被抓去坐牢。国共内战时,曾担任国会议员的崔久峰只念经修道,纵使心忧天下,却再也不敢参与革命分毫;抗战胜利后,一心想实业救国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倾其四十年心血,最后落个人财尽失的下场;鞠了一辈子躬,拼命在改良中谋生存的王利发,一生没做过缺德事,落得个不得终老的归宿;耿直忠良的常四爷,虽身为旗人,只盼国家像个样,不受外国人欺侮,没了铁杆庄稼,亲眼看着松二爷活活饿死。贫的富的,老的少的,老派北平市民在新旧社会的交替中,被反动镇压碾在土里,苦苦挣扎无果,只得发出这振聋发聩的质问:“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在新的必将代替旧的这一规律面前,不为旧的殉葬,老舍只是无不惋惜地表现了老派市民自尊地保持自己人格的精神。所以字字珠玑,如杜鹃泣血般,将国民党覆灭前夕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揭露地淋漓尽致。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这里没有战火喧嚣,生灵涂炭。生而有幸,遇见《茶馆》便是劫,跟随老舍的文字,穿过岁月的洪流,为那些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英魂默哀。

初中茶馆读后感700字5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的茶馆里。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贴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茶馆》该剧能够说是很现实,好人不必须有好报,而恶人不必须有恶报。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被赤裸裸地展此刻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一样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一样职业、阶级的不一样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一样、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我的生命。老舍先生经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再谈谈这部话剧的特殊之处。《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一个人的性格全体现于他的每一个字眼中。“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力令人叹为观止。《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有生活气息却意味深长。在戏剧结构上,《茶馆》能够说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话剧虽年代跨度大,没有主线故事,但毫不显得零散难懂。老舍先生经过一个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松散但有了连贯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虽然年代变化了,但每个人物所代表着的群体依旧存在,并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了细微的变化。令故事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终,每个人物都扮演着自我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样活着和怎样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齐度过了漫长艰辛的__年。



初中茶馆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名著读后感700字初中大全

朝花夕拾作文700字初一读后感

朝花夕拾初中读后感700字左右

读书笔记内容及心得

初中朝花夕拾的读后感7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700字七年级

《背影》初中读后感700字

骆驼祥子初一作文读后感700字

鲁滨逊漂流记初中读后感700字

初中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模板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7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