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四年级安妮日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安妮日记读后感1
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自由,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我们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小主人公安妮却为了躲避纳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两年多之久。读完她的日记,我深有感悟,感觉领悟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长辈的爱护,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闭环境中记录着自己两年多的成长经历。她有过愤怒,有过失望,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变得成熟,慢慢长大。即使没有阳光,也应该坚强,即使没有快乐,有不应该气馁。她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所犯的错,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仅如此,她还用这种乐观的精神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她的这种精神同样感染自由的我。让人很悲痛的是,最后安妮被纳粹抓走了,毫无征兆的结束了日记的记录。罪恶的法西斯泯灭人性,妇孺儿童都不肯放过,他们让多少家庭破碎,让多少人失去生命。
读完《安妮日记》,我扪心自问,比不上安妮的坚强和乐观,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勇敢的面对现实。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当下,我们用将安妮的身上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
四年级安妮日记读后感2
许多人都会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这些日记都只是记录着每天平凡而快乐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记却不一样,这本日记记录着每天都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犹太小女孩儿的生活。在这本日记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她表现出了一种从容和淡定。她的日记十分坦率,她会把许多问题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复掂量,所以仅仅一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得很遥远,并且用日记将自己的成长丰富地表现出来。
安妮是一个犹太人,那个人上台后,她们一家就流亡到了荷兰。“二战”以后,德国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全家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密室里有两户人家和一位牙医,他们全都是犹太人,他们从此整天提心吊胆,轻言慎行。这种日子对于安妮来说比白天逼她上床都要难,更何况还要将本来各自生活的两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难过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动的勾勒出几间无趣的房间,表现出夜里几小时的恐怖,和房间里的氛围,这些描绘都透露出她的从容和天性的活泼。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她聪明的父亲,没有耐心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里的人,她把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并且总是带着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记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装腔作势,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安妮走的不远,她只活了十五年多,并且是在16岁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女孩儿将快乐、耐心、真诚播种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幸福地微笑着。我深深的体会到她说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四年级安妮日记读后感3
《安妮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她当时只有十三岁。他们一家是犹太人,当时正在进行二战于是他们一家和另外一家犹太人藏匿到一间密室里,在藏匿的两年中,安妮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恋情。后来,密室被人告发,藏匿的八人全部被抓进了集中营。把人中的七人都陆续死去,最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将女儿在藏匿期间里写的这本日记出版问世,成为一本用垂不朽的日记体世界名著。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种族歧视、战争的强烈的厌恶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