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500字 >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

文凤分享

《论语》是中国经典读物,涵蕴了中国的文化经典。关于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1

今天,我读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

配的启蒙故事是“砍柴的学问”。讲的是古代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教学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想都没想,就埋头开始砍柴。孙膑经过认真考虑后,专门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个窑洞里,把榆木烧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树枝当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虽然烧的大,但是浓烟很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

读了这些,我觉得孔子说的真好,读书学习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学的东西记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记住,只有在学习认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还没有弄明白,及时向别人请教,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孙膑学习,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别是在学习上努力地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2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到了太庙,每一件事都要请教别人。有人嘲笑他:“谁说孔子懂礼?到太庙去,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感叹说:“这才是知礼啊。”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孔子的性格。除此之外,若不仅仅局限于“知礼”这一方面,还可以从中看出知者的谦逊和不知者的狂妄。实则对于礼乐一道的了解,当时已经很少有人能超过孔子了。可他依然谨慎而谦虚,“每事问”一个“每”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对于“礼”严谨的态度。而与之相对的,则是那些发出嘲笑声音的人。孔子敦厚,对于他们的态度仍然是君子的,温和的,而我则想对那些人说:“尔其知礼乎?亦见笑于大方之家耳!”

知者谦,不知者狂,这一简单的道理曾不止一次体现。与孔子生活时代相近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不仅是幽默与自谦的一句话,更蕴含着苏格拉底真正的智慧。将姿态放低的,才是真正的高人。老子也曾说过:“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圣人与普通人的差别,盖在此矣。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3

《论语》是我的经典启蒙老师,在生活中她像一盏明灯,时刻为我指明方向。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幼儿园的诵读课上,漂亮的刘老师带领我们每天进行晨读,我现在都能熟练地背诵十章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述而第七”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其他两人或者其中一人必然会有某一方面比另外一个强的,我们应该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更要提高修养、虚心好学,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带着这样的学习态度,我进入了小学,虽然认识的字要比别的同学要多一些,但我从不骄傲,反而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小朋友都愿意和我交朋友、坐同桌,有了良好的学习关系,我学习起来劲头更足了。

老师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现在年纪还小,不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从《论语》中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与习惯却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的。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4

寒假期间,陈老师陪我们一起读了<论语>,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叫做外汇。曾子说: “我每天都在审视自己,我怎么能对别人不忠呢? ”?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 ”这意味着我一天要反省自己好几次: 我是不是在为别人做最好的事?你对你的朋友诚实吗?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否按时复习?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今天上并没有真正做好这些事情。早晨,妈妈让我帮姐姐拿一双袜子,我马上就去,我和妹妹感谢我,之后我听到的是很开心;中午回家给客人,并有一个孩子是有点像我写的女孩,我真诚地邀请我和她最喜欢的玩具我在我的心脏想到这里玩高兴;到了晚上,我想我只是完成了正常工作日,但没有复习所学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老师觉得这么难教我们的知识,我们总是在学习上抛出的背后一面,永远不知道,“审阅老”的话,我想坚持刷我学到的知识,我它会越来越好!

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国家才能知道学生自己在哪一个方面需要做的好,就要继续教育保持,哪些问题方面没做好,就要开始不断完善改进。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具有优秀!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00字5

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8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