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10篇

文琼分享

《朝花夕拾》流露着一位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书写了鲁迅先生对童年时代的一些回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童年真挚的情感。读罢此书后,实在让人有些感慨。

书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藤野先生》这一篇。大体讲述了鲁迅先生曾在日本东京留学,藤野先生是他教医学的老师。藤野先生非常关心鲁迅先生,他希望鲁迅从医,将先进的医学传入中国。虽然由于历史原因鲁迅先生最后弃医从文了,但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却令鲁迅先生折服。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待人却十分平等公正,他没有民族偏见,并不因为鲁迅先生是中国人而另眼相看,他教学生非常认真,连文法的错误也一一订正,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后来,在鲁迅先生创作文章,写些令人鼓舞却让某些人厌恶的文字时,回忆藤野先生令鲁迅先生充满勇气和力量。读完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或许这位藤野先生并不出名,但他的理念、思想及性格却令人叹服。

细细品味完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也让我想起曾经教过我的一位老师。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王老师。印象中的王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非常有责任心且又有爱心的好老师。王老师教我们语文,记得她为我们批改作文永远满是圈圈点点,红笔划过之处少说也有三四十,很难以想象,班上五十多位同学,每个人都这么做,要花上多少时间啊!

不仅如此,她也对我的人生观起到很到作用。那是五年级刚开学,班上转来一名听力有障碍的同学。他头发过耳,说话支吾,沉默寡言,身上一股古怪的气味使同学们叫苦连天。不久,在他周围的同学开始与他过不去,时不时便动他一下,给他取得外号数不胜数,最难听就是当面叫他“聋子”。还有些同学恶作剧地在他课本上涂鸦,画一些妖魔鬼怪,写一些尖刻的文字。这些就是承受力再强的人也受不了,况且是一个生理有问题的人呢?他的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滚滚而下,,表情抽搐。这一幕被王老师看到了,调查起因,平时和蔼可亲的王老师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火,她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心,不能因为别人有生理缺陷就进行嘲讽,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之后,她让同学们主动成立一个爱心小组,专门帮助这位残疾同学,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同学们也从这件事中获得成长,是的,只要人间无歧视,世界会更美好。

“插柳子恩,终身难忘。”于鲁迅先生,还是我们来说,都是一样。这种恩情一直在我们心中流淌着......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2

倘若此刻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好处的,还是没好处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那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期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先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之后看,但之后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但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能够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能够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阿!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3

学习的时候,心里总是很烦乱:有时纠结于过去,有时又迷茫于未来。以至于我做事的效率异常的慢。今天我在翻看《朝花夕拾》,翻着一会儿,思想又游离于书本外斑驳的桌子上,手同时麻木地翻页;不久又觉得不妥,未免太过应付,于是又翻回来,翻到第一句话——“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我的心忽然地沉静下来。原来鲁迅先生也跟我一样呵,而转念一想,我却没有资格跟他一样,他是那样地忙碌,我不示是个愚笨学生罢了。就这样,我读起来,会晤早已消逝多时的老朋友——书。沉醉于氤氲在心中的书香。

鲁迅的文笔中多是带着浓重的批判味道,简洁而不失风采,沉重又不乏乐观,总是让我读出一种奇异的趣味。那种灰谐的表现力是我所见过的散文中绝无仅有的。我无比清晰地感受到卑俗与丑恶、初真与纯净在生活中起着如此激烈的矛盾,文中的对比和借喻令人深思。我读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大概算是《狗。猫。鼠》这一篇,“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么严”,见解之独到,若望穿岁月,会发觉旧中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设身处地又有强烈的同感,这就是所谓经典的魅力。它正义的人以光明的寄托,给俗气的人以超凡的思想,我又属于哪种?——可以说,我曾接近于前者,但远离书籍的一段虚无时光中,我都已经听见我坠落的脚步,竟已和后者无异。

同样令我感受深刻的,是那平和的回忆之韵。《朝花夕拾》那是在过去拾取光明、希望。他始终在对比之中思考与领悟,这才是真正的回忆。而我在回忆中常犯错误,甚至令我将欲身陷沼泽,愈发迷失——我过于迫切地想重返过去的荣誉,然而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只会让人在空想中枯瘦;于是我又计算着未来。终于我发现手头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根本不必纠结,不必患得患失。

书中最大快人心的,于我来说乃是对“正人君子”的讥讽。如《父亲的病》一章中,庸医之虚伪、故弄玄虚,仍一副怡然自得之态。“正人君子”受尽传统观念的束缚,尊妄自大,毫无独立人格,迂腐至极,却又毫不知情。例如今晚我在教室写作业,立即便有人笑我傻。理由是这项作业八成不用交,显得自己聪明、深明大义、受人拥戴。我从不觉得这样写作业没有意义,像他们那样应付的形式,我觉得作业不如不做。更坏的是他们不但乱写、抄袭答案,还传染这种风气,蛊惑人心。我只是觉得很是好笑,忽然觉得在生活中,用鲁迅这种独到的眼光随处评评判判,倒也是一件快意事。

合上书,紊乱的心收敛了,平和了,清新了。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4

鲁迅是那个时期的伟人、英雄、他以笔为弓,以字为箭,将带着反对新中国的人的血的文字,射向那黑暗落魄的社会。

《朝花夕拾》里有三种结合,它们分别是: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相融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幽默与讽刺相结合。《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强烈的反封建思想,还表现了鲁迅从儿时到青年时期所体会到人间真情,让读者看到现实。

《野草》的构思精巧奇特深广的意境。寓意深刻更是笔上添花。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让我很有感触。鲁迅十分显然的不喜欢这本书上的一些故事,因为这本书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都是愚昧的孝道故事。鲁迅严厉地抨击了封建孝道的愚昧与丑恶,为后人敲响了警钟。

《狗·猫·鼠》这篇文章叙述了鲁迅与猫的恩怨。鲁迅一直都是仇猫的。他本人就不喜欢猫的性情,其他国家对于猫的不好传言又影响了他,使他对猫的仇恨更加根深蒂固;再加上他误以为自己养的可爱隐鼠被猫吃掉了,就将再罪魁祸首的名号加到猫的头上。乍看上去,鲁迅似乎有些不讲理,仇猫的事也有些牵强。实际上,这篇文章是针对所谓“正人君子”的攻击所写的,鲁迅先生以犀利的言辞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对他们像猫一样“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的丑态的憎恶。这种非故事性的散文读起来虽然有些枯燥,有时甚至不明白鲁迅到底想表达什么,但一旦了解了文章背后的故事,就会很容易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寓意。

《野草》中的《一觉》也让我感触非常的大。在文章中鲁迅不为青年的“粗暴”而惊异,而是为青年的觉醒而惊喜。鲁迅从军阀飞机的轰炸声中宛然目睹了“死”的袭来,而更感受到“生”的存生。他从青年的文稿中看到了青年“不肯涂脂抹粉”的“愤怒”而“粗暴”的灵魂。鲁迅惊喜于他们的觉醒和抗争,称他们为“我的可爱的青年们”,鲁迅的惊喜不仅是为这些文学青年,而是也是为自己,惊喜于近年来自己告别和埋葬了绝望、虚无的阴影。

《朝花夕拾》和《野草》中的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让我们感受到了旧社会的古朴,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上,更要懂得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5

可能是受一位敬爱的老师的影响,我非常喜欢鲁迅先生,觉得鲁迅先生是个非常厉害的作家,很有权威,对近现代中国很有影响力。爱屋及乌,便找来了《朝花夕拾》那时还小,只粗略地读一读,不懂得“所以然”,只觉得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有意思,里面什么“何首乌”“油蛉”……都新奇得很。

长大点儿了再读,就读出了不一样,也重新认识了鲁迅。

第一章《狗猫鼠》,我认识了敢言敢说,语言幽默的鲁迅先生,面对有人说他是仇猫的,打不了“落水狗”,他用“动物童话”以及儿时“饲养小隐鼠”等事件为自己“开解”。

第二章《阿长与山海经》以及第六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认识到了小鲁迅的童真,快乐和无忧无虑。听“长妈妈”讲“长毛”“美女蛇”这些古怪却有趣的故事,在百草园里撒欢,在三味书屋里捣蛋。为何说那时的鲁迅是童真,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呢?从“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可以看出鲁迅的孩子气,因为埋怨“阿长”谋害“我”的隐鼠而不礼貌地叫她“阿长”。也可以从小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偷用“荆川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中看出来,调皮的小鲁迅“上课开小差”。这些就是他童真的地方。

《朝花夕拾》中最让我重新认识鲁迅的其实是《小引》。从前我对鲁迅的认识虽然有点刻板,但我一直认为他是厉害的,但《小引》呈现出来的却是无奈,落魄的他。“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在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这段文字体现出先生当时的处境是愈加艰难的,查找了资料发现此时先生正遭受政治的迫害,政府的通缉,在陌生的环境里心绪不宁,思想矛盾。一向坚忍的他也不得不逃避眼前的“芜杂”去折那过往朝夕的露花。这样的鲁迅我是从未认识的。

我读《朝花夕拾》,重新认识鲁迅。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600字6

《朝花夕拾》中最熟悉的文章莫过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春秋天翻开断砖与昆虫一起玩耍,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夏天乘凉、听赤练蛇的故事,冬天拍雪人、雪地捕鸟……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在这里,他尽情玩耍,增长见闻,亲身实践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来到三味书屋,寿先生是极方正、博学的人,生活自然要有所拘束,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尽管如此,在寿先生陶醉于美文中时,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照样在先生的眼皮底下干各种“好事情”,还偷偷溜到院子里折腊梅,寻蝉蜕,就算惹怒了先生,也不过是训几句罢了,这样美好的生活真令人羡慕。整篇文章充满了真挚朴实,动人有趣之感,哪里有什么讽刺批判之意呢?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纯净的,有谁忍心将自己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冷面纱呢?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8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