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王子的读后感(2)
在我们的学习中,就会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比如说我在做一道可以简算的题目,却不知动脑筋想简便的方法去计算,而是按照顺序算。这样,不仅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
在课堂上,有的人双手平放,双目紧紧盯着老师,坐的端端正正,看上去好象很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的样子,其实脑子却不在动,而是在想别的事情。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却一头雾水,回答不出。
还有一个情节我觉得也挺有趣的,小王子又来到了一个只有一个国王和一只老鼠的星球上,他认为所有能看见的都是被自己统治的。他还封小王子做司法部长,叫他判这颗星球上仅有的老鼠死刑。但是,因为,资源稀少,每次都要给这只减刑,不然这颗星球上就只剩下国王一个人了。
我觉得这个国王是一个骄傲,喜欢发号施令,容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没有主心骨的人。虽然他很善良,不是一个暴君。但是,大家想想看,如果有一个朝令夕改的人来统治国家、城市,那么会成什么样呢?城市里的公路天天在改变,绿化种了又拔,拔了又种,高楼大厦一会儿造,一会儿又炸,桥一会儿建,一会儿拆……整个城市一定是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既要像点灯人那样遵守规矩,不能像国王那样朝令夕改;不要像点灯人一样不会变通,完全按照程序按步就搬地工作,要通情达理、活学活用,与时俱进。
关于小王子的读后感5
一本好书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禁得起世人的评阅。《小王子》这本书我先对书名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经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儿童读物,所以自以为是的认为我早已成熟,不需要看这种“幼稚”的书了。可是同时,我却产生了一个疑惑:如果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本,那为何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推崇。于是,我阅读了这本书。《小王子》虽然是一部童话,但其中却蕴含着令人受益终身的真理,他告诉我们要时刻拥有一颗天真纯洁的童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间的是非。
《小王子》开篇用画导入,当大人们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好怕的”这就是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这时候的大人总是以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只看到一顶帽子,却看不到蟒蛇和大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里的小王子有着让人惊奇的灵心慧性,大人看不懂的画,他居然一眼就看懂了,大蟒蛇的肚子里有大象,还有那只绵羊。这就是成人与小孩子的不同,从这样对比看,小孩子是更聪慧,更灵通的一种生物,又有一种似乎与生俱来的直觉透视力。而年龄渐长之后,我们的这一“灵孔”就慢慢闭塞,自己什么也弄不懂,却要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解释”,解释了还不懂,还自以为是地训斥人,真是顽冥不化。
曾听一个孩子说过:“大人不懂孩子的世界”,我心里一痛,为大人们哀伤,我们走出孩子的心灵世界了,出来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我们可曾忘记,当初我们也是一个孩子?
以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极为打击孩子自信心,对孩子负面评价过多,孩子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破罐”,干脆“破罐破摔”,不仅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而且可能使孩子厌弃这个老师或家长,与其产生隔阂,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更甚者孩子会放弃画家生涯。
幼儿园艺术活动是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应该重视情感的作用。“人们用语言、文字、线条、色彩、曲调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周围世界所报有的激情态度,这就是文学、绘画、音乐等文艺作品产生的认识基础。”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当孩子们失去了感受美的时候,生活中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精妙的画作、多么动人的音乐他都感受不到,那时我们大人会说“生活中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是不是为时已晚呢?当一个孩子不能感受到美的时候,就更谈不上表现美、创造美啦!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这个美好的世界又会失去多少画家、艺术家呢?
《小王子》有别于一般的童话作品,作者用孩子般的眼睛观察与解读着成人世界的种种现象。流浪中小王子看到了世间百态,形形色色的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本性。权利、虚荣、贪婪,懦弱滋生于人们心间。
书中有许许多多哲言:“这里的人一点想象力也没有,他们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些话简短易懂,令人在片刻之间领悟到人间最可贵的真理。
在小王子纯真无邪的内心世界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利益诱惑,更没有仇恨与贪念的立足地。而我们,以及还持有一颗童心的大人们,也要像小王子一样,以乐观纯真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快乐的生活,满怀纯真希望的去面对未来。
关于小王子的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