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名人传读后感700字的作文

启智分享

《名人传》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700字的作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名人传读后感700字的作文1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经典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是出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之手。《名人传》之所以被称为《名人传》,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三位名人的故事——分别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罗曼·罗兰记录了他们的苦难和坎坷,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名人传》一书看似独立成篇、互不相关,其实在时间脉络这一主线之后,这本书里面的三传之间却有着同样的精神品格——热情、坚持、执着。

让我们看看《名人传》中最令我入迷的《贝多芬传》。其主要人物有韦格勒、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以及查理。其中,韦格勒是一名医生,也是贝多芬的挚友。而朱丽埃塔·居奇亚迪则是贝多芬曾爱恋过的人。查理是贝多芬那不求上进、自私的侄子。这些人物对贝多芬的一生影响甚大。贝多芬从小就有了音乐才华,后来离开了故乡到达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不幸的是,他的耳朵却失聪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的热爱,创作了许多经典传世的作品。

在我眼中,贝多芬是一个坚强、隐忍的人。他在面对悲惨身世以及身心的诸多不幸时,始终坚信这一切无法征服他自己,发出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

所以,在《贝多芬传》中,我学会了不能盲目的听天由命,我们也可以战胜天命。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逃避,要给自己一个挣扎的机会。并且,我会永远记住贝多芬说过的一句话:“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传》和《托尔斯泰传》在这我就不剧透了,希望你会成为有一个《名人传》的读者。

总之,《名人传》让我感受了三位名人的人格之伟大。他们是世界的征服者。《名人传》一书非常好的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名人传读后感700字的作文2

“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而雄的人而只是一些心灵伟大的人。”这是罗曼罗兰曾说过的一句话,他这样的一句话,充分表明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传奇形象,一本《名人传》让我领悟到三位的境界,感受到三位的灵魂。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在这些英雄行列中,罗曼罗兰把首席的位置给予坚强而纯洁的贝多芬。鲁特维克·范。·贝多芬,他出生在音乐世家,但他命运却不像我们所听到的“音乐世家”那么美好,从小丧母,而精神也一度错乱。不过,他对音乐的喜爱却从未改变,他思念故乡,热爱祖国,当战争爆发之时,他怀爱国情绪创作了《行军曲》和《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但上天赐于他的命运一次次捉弄着这位伟人,当他开始对生活充满信心之际,他听力却渐渐衰退,但他却从未屈服。怀着耳聋的折磨,他创作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乐章,流芳于世。当他在舞台上成功演奏时,尽管他听不见那欢快的掌声,但他的灵魂在舞蹈。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他快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快乐。

然而,米开朗基罗的命运也并非美好,出生在脾气暴烈的法官家中,与贝多芬同样,年幼丧母。起初米开朗基罗热爱美术,但不久便厌恶。一次机会让他接触了古文化,热衷了雕塑,从此他的雕塑生涯就此展开。但是上天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他,社会的黑暗,宗教信仰,家庭的无理索取,敌人的挤压,教皇的一次又一次命令,让这样一位固执,具有天才智慧的人备受折磨,但他依旧朝着自己的信念努力。

托尔斯泰也依然没能逃脱“命运”,但他同样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一篇篇不朽的文章。

在这三们人中,我对贝多芬的了解少许多些,但看了书之后,我对他们的精神感到佩服。或许我无法理解他们的思想,但我却被他们的灵魂所震撼。那一小小的伟人用他们精神,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留下历史气息。我不知该怎样来评判你们只能用佩服,或是偶像一词,你们用神圣的心灵辐射出一种生命力和爱,为家人、为社会、为理想、为自由、为灵魂……

《名人传》很快就看完了,感触之深。“人啊,应当自强不息”罗曼·罗兰用心灵的感情为我们讲述三个伟人,从此一种精神环绕在我身上:坚强,坚持,他们是自由与正义的奋斗者。

名人传读后感700字的作文3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读了一本非常励志的书——《名人传》,这本书的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著作的,他曾在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分别写了三位天才艺术家的一生,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小说家——托尔斯泰。

这本书我通过三周读完,每周只读一位人物,来与书中的人物共鸣。了解贝多芬的苦难,与命运的抗争;敬佩米开朗基罗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感受托尔斯泰对真理和爱的信仰。

三位人物的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肖像上的贝多芬拥有一头浓密而乌黑的头发,两眼深遂、目光坚定,嘴唇紧紧地闭着,神情中透露着桀骜与狂野,像是在诉说着对悲惨命运的不服与斗争。贝多芬从四岁起,父亲为了开拓他的音乐天分,可以把他当作神童般炫耀,用暴力逼迫他学琴,在他十六岁时最爱他的母亲死于肺病。童年的不快乐并没有消磨掉贝多芬对美好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大革命爆发时他在爱国情绪的鼓动下谱写了《行军曲》和《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族》。然而悲苦的命运并未远离他,在他26岁后耳朵开始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患上了失聪。对一个音乐家而言丧失听力,等于向他宣布死刑判决,在需要聆听美妙音乐的世界里,贝多芬面对的是一片死寂,安静的令人害怕的现实。在身体病痛的折磨下,在这样悲剧式的愁苦下他学习隐忍,愿和命运挑战,创作出了《悲怆奏鸣曲》。这时的贝多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无法找到寄托,他需要超越自己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种种痛苦和恐惧,他感悟到了心灵在愁苦里也同样的需要欢乐,当它实际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欢乐。在他创造的欢乐中有《七重奏》、《第一交响曲》等。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命运的呐喊,是努力以欢乐克服悲伤的隐忍,是对生命和苦难的沉思。

困难和挫折不仅会降落在普通人身上,同样也会降落在伟人身上,我们受到挫折与困难时,不应怨天尤人、轻言放弃,应该学习这些伟人们的精神与意志,勇于面对、用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8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