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2)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篇4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
小说以阿廖沙·彼什科夫丧父后,随母亲一起投奔外祖母开始,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间”混饭结束,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以濒临破产,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洛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人,甚至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外祖父经常凶狠地打孩子们和外祖母,竟把幼小的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令他大病一场;有一次还疯狂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发针都扎进了头皮里。徒工“小茨冈”也是两个舅舅害死的;他们把他当牲口使唤。米哈伊洛舅舅极无聊,指使“小茨冈”把顶针拿去烤红,然后放到老工人手边,老想烫老工人,没想到去烫伤了外祖父;阿廖沙也干了一件坏事:把白桌布到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使他挨了外祖父的一顿打。
然而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和光明。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对谁都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仁的胸怀,她如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还经常讲一些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而且十分有意思,她对阿廖沙的影响,大大改变了阿廖沙的所思所想。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是:人生中有许多走不顺的路,就像有几个人看见树上有苹果,便想摘下来,有人爬到半路便停了下来,半途而废;有人搬来梯子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但还够不着,然后放弃了;最后只有历经艰辛努力的人拿到了苹果。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篇5
不久之前,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文中的主人公就是高尔基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的童年这么美好,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高尔基童年的经历而感到心酸。他年幼时父母就双亡,冷酷的外祖父经常打他,只爱钱的两个舅舅冷淡他,表哥总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没有人关爱,关心他。高尔基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太早的体验了痛苦。
同时高尔基儿时的故事夹着一些苦,也夹着做人的一些小道理,高尔基能在这么痛苦的环境下成长,也是很了不起的。让我非常佩服他。
和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相比,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很灿烂的,五颜六色的。每天坐在洁白宽阔的教室里,上课时听老师讲课,下课还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回到家就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大虾,几乎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当我看了这本书,内心就有点羞愧了。我们现在的家庭中几乎没有这么复杂的关系,可是这些高尔基全部都经历过,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几天安宁的日子,天天有人伤害他,欺负他。
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抓住剩下的童年,努力学习,学会知足。在这个优秀的学习环境、幸福的童年生活里,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也要好好的玩耍,珍惜现在的每一秒时光。
童年剩的也不多了,迎来的即将是一群少年少女们,稍不留神,童年就离我们而去啦!抓住童年的最后一点点,留下一些美好、幸福的回忆,可千万不能像高尔基一样阿。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