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400字 >

高尔基的童年小说读后感400字

阿祖分享

相信大家对《童年》这本书也不陌生吧!这部著作的作者是德国的高尔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尔基的童年小说读后感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02483高尔基的童年小说读后感400字1

我自认为我的童年虽不如公主与王子般完美,但至少是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异常是父母把我当做“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简直整天就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

但我读完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禁为小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惨遭遇而感到深切的同情,心里显得异常沉重和压抑。

天哪!如此比较,我的童年与阿廖沙的童年竟有天壤之别。我的童年是彩色的无忧无虑的。而阿廖沙的童年却是痛苦不堪的,他时常因为犯错而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有一次,阿廖沙因为染坏了一匹布,而被外祖父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那也许是一种我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没有烦恼和痛苦,重来不用研究衣食往行不需要为生活去奔波,我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所以,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是最幸福的人。我们多数人理所当然的社会和父母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拥有着这些,我们这些小朋友还并不知足,总是奢求更多,例如:文具要高档的,衣服要名牌的,更有甚者整天沉迷于网吧……此时,我们因该感到惭愧,应当悔过自我的奢侈,我们无疑是在糟蹋父母的辛勤血汗。

我们不少人在优越的条件下玩物丧志,变得越来越懦弱了,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逃避或是走捷径。而阿廖沙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并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所击垮,而是满怀信心,奋斗拼搏,越来越坚强,感悟许多人生的哲理,并不懈的追求光明和真理,最终成才。

正像高尔基所说:“是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能坚强地活想去。”

所以,让我们珍惜我们此刻所拥有的爱吧!那样会更幸福。

#549044高尔基的童年小说读后感400字2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加之耶稣教条盛行,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每天都要在胸前划“十字”作祈祷,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的感受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没有高尔基生活的世界那样充满仇恨。高尔基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还是欢乐的时刻,我们都要坚强的生活下去,因为有很多人对我们很好。自己的亲人都在身边,而且都十分幸福的在一起。我们的童年十分快乐,父母都在我们身边,和同学一起上学,玩耍。高尔基和我们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大家活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有老师教育着我们,父母爱着我们,爷爷奶奶呵护着我们。我们得到了无限的爱,可是高尔基他是没有这些的。但他十分努力,敢于面对一切的困难!通过了努力成了伟大的作家。我们要向他学习。

#562472高尔基的童年小说读后感400字3

 今天,我读完了《童年》第八章,我从“我越来越喜欢看他们玩耍,我的心已经跟他们在一起玩了,我喜欢他们之间的友爱的气氛。”这一句话看出了我在那黑暗的狭小天地里对光明的追求对友爱,温暖,幸福人生的向往,我从“他对我很亲热,请大家吃他心爱的果酱”中的‘心爱’一词看出了彼得伯伯是一个热情,心肠好,有福同享,对人们友爱,很好的一个人。

#230612高尔基的童年小说读后感400字4

初中时代曾读过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8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