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西游记》读后有感800字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青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西游记》读后有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西游记》读后有感800字篇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鲜明人物个性和曲折的神话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
猪八戒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他的毛病实在多。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的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中学生《西游记》读后有感800字篇2
大概一年前开始读西游记,读了一半多,后来因为某些事搁置了,现在又重新拿起来。
读《西游记》的初衷,是对里面那些有趣的故事很感兴趣,而且在网上看到对里面的人物的剖析,各种彩蛋和隐藏关系,想搞清楚整个西游记世界观。但读了之后,慢慢刷新了自己的三观:
孙悟空不是温顺可爱的猴子,而是嗜杀的妖怪(当然后来有所改善);唐僧不是圣人,只是个凡夫;整个取经之路就是一场戏,由雷音寺和观音一手策划,孙悟空清楚得很,很多妖怪也是观音亲自借来的,唐僧是不会死的,观音派了几十个神灵暗中保护——就算一不小心真死了,雷音寺方面叫地府通融一下改改生死簿还不容易?——而这一切,仿佛只有唐僧蒙在鼓里。唐僧也并非虔诚之至,他也有动摇的时候,他经常埋怨不知何时到头,都是孙悟空来劝慰他(毕竟孙悟空比这一世的唐僧要吃多几百年米,也清楚这场戏的走势)。在遇到诱惑时,唐僧是不敢动摇,因为他相信观音时刻在监督着他。这一大半路走过来,唐僧是经常抱怨的一个,而他的徒弟们倒看得开,这不难理解,因为徒弟们都有几百年的生活阅历了。而八戒们的取经之路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将功赎罪。
但正是这样,才是更真实的西游记,人无完人,人需要在劫难中成长,师徒几个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
一路上的冒险遇到很多波澜,很精彩,但不刺激。或者是观音觉得容易得到的不懂珍惜,才安排这么一次取经——但会不会也可能,是她想让自己的人进驻雷音寺,但名不正言不顺,才设计这么些劫难,从而让唐僧们顺理成章地晋升?又或者,唐僧才是演技最好的那个,但感觉这个可能性比较小,理论上他应该是没有前世的记忆了,以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应该很难理解这个大局。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部《西游记》,很多人对西游记各种解读,阴谋论,反映社会现实云云,但对我来说,这是一部精彩的小说,作者构思出(当然有整理自民间各种故事和传说)的这个神奇的新世界,就足够令我佩服,读下来酣畅淋漓。
那时每天利用坐地铁的时间,等电梯的时间,和刚回到宿舍发呆的时间来读一读,阅读量也很可观。所谓要有始有终,现在也是时候重新拾起来了,米要一粒一粒地吃,书要一页一页地读。
中学生《西游记》读后有感800字篇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儿时,只看过动画片,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体会到这其中的奥秘。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他用他的笔,描绘了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僧经过多年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大家对于这四个人物,可能对孙悟空的印象深一点,但我最喜欢唐僧。
唐三藏是核心人物,可以说,没有唐僧就没有这100回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看过书的人,就知道唐僧是主动到西天拜佛求经的。这可以看出他为了国家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在他要开始取经之前,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危险困境他一定知晓,但他任然要去西天取经,这是有怎样的信念呢?
无疑,唐僧这样子做为的是保大唐江山永固。书的作者也赞叹了唐僧“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看得出来,唐僧是一个为国家着想,为百姓着想,把国家性命放在第一位,对皇帝忠心耿耿,对百姓尽心尽力,这样的人怎能不喜欢。
提起孙悟空,我立马就想的了那紧箍咒,那可不好玩。我敬佩的是是孙悟空虽然个性冲动,桀骜不驯,老是和唐僧顶嘴,也曾离开过唐僧,但一路上他斩妖除魔,惩恶扬善,做了许多的好事,对师傅忠心耿耿,最终帮助师傅取得真经。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心地善良、神通广大、具有正义感的人。
从这本书里明白了许多道理,最有价值的就是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绝不放弃。刘禹锡说过:“石以砥焉,化钝为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石头磨砺,把钝的变成利器。引申意思就是一个人经过磨练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