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如果让你写一篇论语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365030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篇1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不会没有遗憾和苦恼。当我们遇到遗憾和苦恼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论语》在这方面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首师大的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说:“《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苦恼,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论语》中告诉我们对待缺憾和苦恼的方法是:不要纠缠在苦恼里面,认可它,然后尽最大努力尽量的补足它。我认为,我们对待缺憾和苦恼的方法就是应该尽快把它忘掉。
我记得和绅的随从曾跟和绅说:“纪晓岚,您要是老把他当个事,他就是个事。您要是不把他当个事呢,那他也就不是个事。”我认为这句话很经典。这句话正体现了《论语》中告诉我们的处事之道。我们碰到的不顺心的事都是客观的,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而事情引起的遗憾和苦恼,那完全是心理作用了。如果我们放大这种心理作用,那我们就会失去很多的时间而且忽略了其他的美好了。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是的,如果深陷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失去太多美好的、快乐的事物,难道我们不觉得痛苦,不觉得遗憾么?这也就是真正的遗憾了。
所以于丹教授认为:“谁的生活没有遗憾呢?如果用内心的富足和饱满,用内心的鲜活力量去弥补这些遗憾,你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勇敢的人。”在当今社会中,如果你在因为找工作碰壁或失恋而苦恼时,不如利用苦恼的时间去重新找一个新的工作或是一场新的恋爱。当别人深陷苦恼不能自拔而你却脱离苦恼而找到解决方法时,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很坦荡,很磊落,很勇敢么?所以,用不同的心态对待生活,就会得到不同的生活质量。 所以,孔子云:“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里提到的勇并非匹夫之勇,而是在内心约制下的君子的勇。孔子提倡内心的制约。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意思是:内心有所约制,而在社会上还经常有过失的人,我见得不多。
即是说,一个人的内心要经常对自己有“日三省乎己”的反躬自问。问自己今天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做得不好。看周围的人,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肖则自省。”看到贤能的人,要向他学习,见到小人,反省一下我可不可能这样。这就是约制了。谁能一生无过?但做错之后,如果自己能这样纠正的话,这就是真正的儒者所倡导的“勇”,所谓“君子之勇”了。所以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即每临大事以静之。这让我想到人们崇尚忍者的原因了。所谓忍者,即“忍人所不能忍者”。忍者个个身怀武功,但他们会强力约制自己,他们有着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不到非同一般的关键时刻,决不出手。真正做到了心灵之勇。决非匹夫之勇,即是真正的勇了。
正如于丹教授所说:“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 《论语·子路篇》中提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即使说君子心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它可以泰然自诺,但没有骄矜之气。小人则很张扬,表现出的是处处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份气定神闲。所以于丹教授说:“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小人之骄,骄傲的是外在之气。”
在当今社会中,适者生存,强者立足。要做强者,必须有勇气,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有心的勇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勇。君子之骄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强。这就是《论语》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心灵之道了。
#614269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篇2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这本书流传至今,历经了2000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历经两千多年的书,想必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吧,要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开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了。
我看见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短处,反之,每个人也都有长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进一步。
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级时,我们班里有几个人写的字蛮漂亮的,我十分羡慕,就有时候会去练练字,但是没过两个月就渐渐淡忘了,后来索性就不练了。
直到六年级下册时,我才又下定决心练字了,因为虽然不算特别难看,可是有时候考试时会因为写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开始把字形矫正过来,可是写那些字的时候特别费力,常常写了一会儿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别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励自己,渐渐地,渐渐地,我写的时候就越来越顺手了。
#500958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篇3
小时候,妈妈让我看《论语》,我看了好几遍,也能背出几句来,可我却没有理解任何一句话的意思。
我是独生女,所以大人们将我视为“掌上明珠”。小时候我不懂事,吃饭时,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里扔。妈妈见了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遍《论语》,怎么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妈妈训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
二年级的一个中午。我们班发生了一场“鱼丸风波”。我班的二号胖子小陈,看着他碗里的美味佳肴—鱼丸,差点流出了口水。但他的同桌小窦看着鱼丸却皱起了眉头。小陈看见了皱着眉头的小窦,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边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话。说完后,小窦眉开眼笑地把鱼丸一股脑儿地倒给了小陈。我和一些同学见状,也把自己不要吃的鱼丸倒给了小陈。没过多久,小陈的碗里矗立起一座宏伟的鱼丸金字塔。这时朱老师进来,看见小陈苦着脸,捂着饿扁的肚子,对着“金字塔”无从下手。朱老师急忙走过去,从他碗里扔出了许多鱼丸。终于让小陈吃到了饭。当朱老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在黑板上写下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并且对我们讲了这句话的由来。这时,我听了朱老师的话,我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自己不要的东西,不能强行别人。我们这么做,给小陈添了很多麻烦。
通过这些事,我明白了,孔老夫子写的《论语》蕴含着许多我们做人的道理,我还会再读《论语》的。
#760449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篇4
翻开一本中国的经典之作,走进孔子的世界,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仁爱”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们民族备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爱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现。记得有一次,颜渊问到孔子怎样做才能是“仁”,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则论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不适合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书、影像等,我们是坚决杜绝的。可是我们个别同学还是不免去看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闲书,我们应该劝阻他们,因为这不但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极大的干扰学习,减弱学习的积极性。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礼貌的话语就不要去说它,不文明的行为就别去模仿,否则不但会损坏我们中学生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的文明和风气的好转。我们的语言是先辈经过几千年才演变而来的,我们不要去刻意地玷污它。不要忘记汉语是世界上发源历史最长而且最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弘扬中华的语言,让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美,汉语美。
“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动它。偷窃可耻,而且是要严惩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拾金不昧就是“非礼勿动”生动的表现。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将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为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出一份力吧!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里面还有许多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这足以显示出它的博大。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又告诉我们如何去不断完善自己。
孔子推崇人“仁、义、礼、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也携手孔老先生,踏上仁爱的旅途吧,我们要时刻铭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义!
#212052论语初中读后感600字篇5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有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现在还回荡在耳边。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如书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