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第15章读后感(2)
萤火虫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胆量大,蜗牛的个头比萤火虫幼虫大一百多倍,却敢与蜗牛较量,使它成为昆虫里个头最小的食肉动物。蜗牛虽然爬行速度缓慢,但在舌头上长了1。4万颗牙齿,它们糟蹋棉花,偷吃蔬菜,破坏农作物,可厉害得很,可是地地道道的庄稼害虫。但萤火虫却有一套捕食它们的本领,它用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轻轻地敲打几下,是在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针后,蜗牛变得迷迷糊糊失去知觉,最后瘫痪不醒,然后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此时蜗牛的皮肉开始化成肉汁,于是萤火虫呼朋唤友,大家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周围,一起将试管般的嘴巴插入蜗牛身体里,津津有味地吸起来,享受一顿大餐。
螳螂又叫先行者,它是南方的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注意。农夫看见它半身直起,在阳光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轻纱似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在祈祷,在无知的农夫看来,像个女尼,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祈祷的蟑螂。
它那高举着的手臂才是最可怕的利刃,它捕食时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专吃活的动物,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钩子。平时在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这个异常凶猛的昆虫,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特别平和,可只要有其他昆虫从它身边经过,它都会立刻原形毕露。
《昆虫记》教会我们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我喜欢从中了解每一种昆虫妙趣横生的生活习性。它在表现虫性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观了人性。昆虫的双面性,对应着人性的双重性,甚至多面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它作为科学百科的严谨,也感受到了它作为文学著作的生动,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不断探索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第15章读后感篇5
暑假期间,我津津有味地阅读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书中的故事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领会到昆虫世界的多姿多彩,也了解到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一些趣事。
《昆虫记》重点讲的是各种蜘蛛。比如:黑肚皮的塔兰图拉毒蛛,虎纹园蛛,狼蛛,蟹蛛,园蛛等,尤其是园蛛,法布尔精细的写出了园蛛结网,园蛛的网很有粘性,园蛛的配偶和园蛛捕猎的方法。看了这些故事后,让我在昆虫的知识上迈进了一大步。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为探索真理而投入毕生心血,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也感受到了昆虫与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同时我佩服法布尔对事物的如此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他的超凡的文学水平及表达能力。我想,如果他只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没有超好的文学水平和表达能力,写出来的《昆虫记》就没有这么多青少年喜欢去阅读。反之,如果他没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只有超好的文学水平,也就写不出如此真实科学的《昆虫记》。
通过阅读《昆虫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要对社会有伟大的贡献,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等等。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从这些方面好好地培养自己。
不过,我发现这本书也有不足的地方,记得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蜘蛛不属于昆虫类,而是蛛形类。我想可能是因为法布尔所处的那个年代,昆虫的分类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蜘蛛看成是昆虫了。如果编者在文章的前面做个说明,就不会误导一大批的读者,到现在仍然把各种蜘蛛看成是昆虫。当然,这一点并不会影响我对法布尔的崇拜,对《昆虫记》的喜欢。
昆虫记第15章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