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国演义》心得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描写了约有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下面是小编精心精选的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篇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夜读春秋、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主公消息,毅然投奔主公,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诛颜良,斩文丑,使敌人闻风丧胆。
再说曹操。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曹操的`评价直到今天褒贬不一,他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又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野心,既有“一统北方”雄心壮志军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领导风范,就单单的诗词歌赋方面无人能及,雄才大略,酝酿出很多苍凉雄健,才华纵横,同情民生,追求事业,拥抱山河的诗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琅琅上口的诗句不胜枚举。
然而,《三国演义》除了给我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在今天,我们地震健儿,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跨隔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战万里,以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谱写地震事业的新篇章,我们也是英雄。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一篇气势磅礴的赞歌,为这英雄辈出的三国拉开了序幕。我喜欢读内敛深沉的《红楼梦》,也喜欢读豪迈奔放的《水浒传》,可最令我爱不释手的,该是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豪杰,时山河碎裂,烽烟数处,旌旗猎猎,群雄逐鹿。千古风流人物策马扬鞭,一时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宽厚仁德的刘备,智勇双全的关羽,风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们运筹帷幄,一拂袖,便书写了乱世的篇章。
诸葛亮头戴纶巾,轻摇羽扇,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谓是“万古之人不及也”。他于赤壁与周郎联手放的大火,烧定了天下格局,烧出了蜀国的半壁江山,待硝烟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星落五丈原,给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
关羽手持长刀,目光炯炯,舍弃曹营官爵美女,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结义时豪气冲天的誓言和赤胆忠心的一拜。华容道放曹操的踌躇,水淹七军的英武,败走麦城的末路,无不诠释着他的忠义,真乃顶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对酒高歌,长吟诗词,说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登上了战争的舞台。他讨董卓,败黄巾,擒吕布,平袁术,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以取天下。他以江山为棋局,以兵甲作棋子,于谈笑间翻云覆雨。他有统一中原的抱负,也有称雄称霸的野心,千百年后仍令人追忆。
孙权挥剑斫案,一声“大都督接剑”彰显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战,吕子明白衣渡江,陆伯言火烧连营,皆展示着吴人的英气。他继父兄遗志,执掌江东,屹立于神州大地东南之处,任贤臣能将,御北敌,联西蜀,展伟业。万古后,终留后人兴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三国,品计谋。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谋士英主以计策为刃,奇谋为剑,你来我往。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今战争硝烟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东流,载入史册,他们远去的背影令我们追念。
《三国演义》之精彩,让我无法释手,它是一盏古典文学的明灯,不能因时间而蒙尘,让我们读经典,保心中长明、盏灯不灭。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篇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豪杰辈出的乱世三国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风流儒雅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就连大名鼎鼎的苏轼这种豪放的诗人也忍不住手痒,挥洒笔墨,为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成为自己的代表作。
我欣赏周瑜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他手摇羽扇,头绾丝巾,谈笑之间百万曹军灰飞烟灭。在历史诸多方面,周瑜远比诸葛亮有名气。周瑜不仅腹有兵书,更精通音乐,大多数人都知道”曲有误周郎顾”这句话,意思是周瑜在喝醉的情况下,听别人演奏的乐曲,只要稍有一点差错,都逃不过周瑜的耳朵。这也说明了周瑜的才华盖世。
说起奸雄,大部分人会想起的是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充分的描写出曹操的奸猾。但是我却打心眼里佩服曹操的坚强,曹操因为自己的祖父是个宦官,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没有地位,也经常被人瞧不起。但是曹操能够做到仰起头,不理会他人的嘲笑,奋发图强,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并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当他的小儿子曹冲去世的时候,他悲痛欲绝,甚至担心小儿子一个人在坟墓里太孤单……在文学上,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的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句话。
历史早已翻过。虽然我们见不到三国豪杰们的英姿,但是能从史书上去了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我们应当珍惜美好时光,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篇4
《三国演义》是一部神奇的智慧宝典。书中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晋武帝时期近一百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数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传达出在动乱中的人民呼唤明君仁政、安定清明的愿望。被称为“以文乱史的文本”“兴妖造神的艺术”,礼赞残暴的英雄,“尊刘贬曹”又有着推崇正统的封建观念。小说是在长期的民间流传而后由文人搜集整理,尽管或多或少染上了正统文化的气息,但却不是浸透着儒家礼乐伦理思想的典籍文化教科书,而是审美地反映当时人民大众生活状貌和生存境遇,表现他们文化心理和审美理想的世俗文学经典。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作者——罗贯中。关于作者罗贯中,据记载,其名本,自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处于元末明初的战乱时代。它不但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还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因为罗贯中生活在战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转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了解并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于是根据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是述说英雄的诗篇。其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张飞、姜维、陆逊等,都可称得上是英雄。亦有奸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残忍奸诈,狡猾虚伪,却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的一面。曹操横槊赋诗,可见其胸襟与抱负。他触景生情,亦能吟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曹操雄豪,他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他献刀董卓,矫诏讨卓,支持关羽斩华雄。他赏罚分明,割发代首,他求贤若渴,广纳英才。此外,还有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通宵天文气象,足智多谋,因此成功火烧博望、草船借箭、借东风……他懂得揣摩敌人的心理,巧妙使用骄兵计、疑兵计,苦肉计等,都成为了后人智慧的锦囊。
还有神勇如关羽,他提华雄首级掷于营中时,战前斟下的热酒“其酒尚温”。骁勇如张飞,他横枪立马,长板桥上一声吼,吓退了百万雄兵。智勇如赵云,胆大心细,斩江断流夺阿斗。勇武之将吕布、马超。忠义之士刘备在关羽遇害之后悲叹“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呼”?《三国演义》赞赏此般这些忠义之士,尤其渲染了诸葛亮对汉主刘备之忠,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连敌人也佩服他“竭尽忠诚,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