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2)
今年断断续续的又读完了一遍《红楼梦》,掩卷而思,真有一种“云深不知处”之感,红楼中那些可爱又可怜的女孩儿,牵动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独具人性,千人千面,没有丝毫的雷同首先要说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身世孤单,精神压抑,加上寄人篱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己十分脆弱。黛玉初进贾府时,时时小心,事事谨慎,言谈举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别人耻笑。
第一次见到宝玉其人时,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而宝玉眼中的黛玉,自然与众人眼中的不同,“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所以当发现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没有玉时,竟摘下自己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我也佩服黛玉的美丽才情,但总觉得大家闺秀就应该如宝钗般大度有气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鸡肠、尖酸刻薄。宝钗博学多识,深沉理智,端庄贤淑,然而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实更多的是遵从母亲之命,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亦不被自己所爱的丈夫。
贾母说她的一段话我很喜欢;“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做人就应该这样,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红楼女儿们个个个性鲜明、美丽可爱,《红楼梦》这本书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读的好书。
红楼梦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篇5
在这个假期,我我又把红楼梦读了一遍,我从里面感悟了许多。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写了金陵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曹雪芹先生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鄙弃功名,自由不羁的贾宝玉,和贾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冰雪聪明,城府极深的薛宝钗,阿谀奉承,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始于封建社会中,宝玉和黛玉原本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是天不由人身不由己,黛玉从小身子就不好,被凤姐的一个偷梁换柱计,使得二人痛失所爱,黛玉含恨而终,宝玉,看破红尘,出家做和尚。
在《红楼梦》里,我最喜欢林黛玉,她学识渊博,感情丰富,与宝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有着倾国倾城的外貌,心思十分敏感。
《红楼梦》反应了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大家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林黛玉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他,悲剧的开始,另一个是封建社会的拥护者,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是封建教化的产物,却也造就了她的爱情,悲剧总之,一切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败都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所造就的。
红楼梦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