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范文(2)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三国演义,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三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范文6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它使我受益非浅、思绪万千。使我最入迷的就是其中的一章,《诸葛亮草船借箭》。
这篇大意是:周瑜决意要杀诸葛亮,于是委任他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只需三天便可。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出现,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趁夜晚雾起靠近曹营,曹操不知虚实,糊里糊涂地只命射箭不止。孔明不费一兵一卒,用船上的稻草人来“借”了许多箭,不止十万支,使周瑜气得目瞪口呆。
我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敢,也为曹操感到惋惜,一下子就被诸葛亮给“骗”去了十万多支箭。其实,我小时侯也有时会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晚上看见窗外有一盆玉兰,那叶子随着微风轻轻拂动,就象一个什么东西在轻微摇动着自己的触角。我害怕极了,连忙把头缩进被子里,蜷缩成一团,像一只乌龟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我的被子早已像一个大球了。早上醒来,提心吊胆地拉开窗帘一看,原来是叶子,害得我睡不安稳,这叶子经过了窗帘的印照,变了个样,就象是一个怪物的角在摆动,让人看了都觉得害怕无比。
以后,我一定不再像曹操一样疑神疑鬼,要先弄清楚是非,才去真正辨别事实。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范文7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古往今来,《三国演义》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学系中的一部宏伟之作。人们总是说:“温故而知新”。现在重温《三国演义》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仔细读完后才知道,原来这本书里真是有那么多“美味”的故事啊!有令人感慨的,令人愤怒的,令人伤感的……
《三国演义》是明朝时期罗贯中写的一部著作,主要内容是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的故事。
这本书里,最令人崇拜的人是诸葛亮,他是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忠心耿耿的一个人。从《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干。《七擒七纵孟获》充分展现了他宽宏的胸襟以及顾全大局;《白帝城托孤》可以看出他的忠心耿耿。但他也并非神仙,他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街亭之战》中,他不但没能保住街亭还将街亭这一重要地点落入了敌人手中,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大都督,他的职位虽然比诸葛亮高很多,但他并不满足,总是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几次想谋害诸葛亮,但每次都会被诸葛亮给识破。后来,因为诸葛亮立下了许多大功,最终居然被他给气死了。我个人认为,如果遇上了不开心的事情,应该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适当的和他人分享,不要总是憋在心里,然后再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
我觉得,《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他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并且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和启发,希望大家去细细品尝。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范文8
大家或许都看过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对里面的许多计谋都历历在目是吧!刚开始我也被里面的情景深深吸引了,可当我看过《三国志》后,对《三国演义》中的情景大失所望!
就来说说孔明的“空城计”当时司马懿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杀来,孔明临危不惧,这还说的过去,虽说城中只有老弱残兵,但不能自慌阵脚。于是孔明便想出了“空城计”他安排几人在城门前扫地,还叫老百姓们在城中走来走去。《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中记载道:因赵云大败,回到城中,于是赵云想出有空城计,而曹操道:‘疑云有伏兵,引去’赵云才过了这关。”大概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想把孔明些成一个比谁的大脑的都厉害的谋士吧!人无完人,孔明如也!再说当时打孔明的不是曹操,而是司马懿,曹操这个人生来就对很多事可疑,才上了赵云的当,而司马懿完完全全可以射死几个人民,孔明见了,只有让司马懿进去了。
再来说说“借东风”这个计是由几个人“联合”想出来的,就是要让曹操大败,可我们可以想一想,船上没人,就靠东风能万无一失地撞中曹操的船吗?有人说只要撞上一只船就可以让它全部烧起来,可就能保证风向不改变,那又算风向不改变,曹操有这么白痴等你来撞啊!
还有许多例子我没说出来,当然我也不是说《三国演义》不好看,只是不要把一段传奇故事编得乱七八糟,这不是侮辱历史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范文相关文章:
★ 中国戏曲观后感
★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