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200字 >

文化苦旅读后感心得800字范文(2)

奕远分享

我希望,告别不会痛苦,因为弱势的我不能承受如此的悲伤,我更希望,没有告别。他是教授,我是学生。有如此共鸣是我的荣幸。我想灵魂不一定归于冷清与沉潜,希望他们归于内心的平静吧……

“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是一种奢望。”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本书的自序中说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游历国内“文化山水”之人,他的希望即是笔下的的文字“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而我的确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人文山水所留给他的苦涩与释然。

文化苦旅读后感心得800字范文4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令人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辉煌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想我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也希望更的人走进《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读后感心得800字范文5

牌坊,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为了纪念当时某个典范或者是有钱人家的女人而建立的,而读过余秋雨的《牌坊》我才知道,这牌坊中更多的是女性们的贞洁,这贞洁就犹如她们的生命般重要,自己的贞洁受到污染,已等同于灵魂受到了玷污,我想牌坊就是为纪念女人的贞洁而建立的吧?

在我看来,女人仿佛是最受苦的一类人,在以往的时代,她们似乎没有自由,没有自主求爱的机会,没有学习知识的权利,只能被父母困在家中学嫁人用的针线活,身份的地位使她们受不到家人的关爱。她们的命,好像生来就被支配着,犹如从黑暗的棺木中分娩出的人偶一般,行动与肉体已被剥去自由,没有反抗的机会。她们的母亲应该也曾受到过这种痛苦。所以我就想问:她们的母亲难道就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吗?如果真的存在"母爱"这种虚体的物质,为什么还要让自己的女儿再次忍受自己曾忍过的痛?为什么要偏袒?难道女孩和男孩就不能享受平等的自由吗?莫非这只是为了继承腐朽的传统么?

但在书中,有些美貌绝伦的东方女子,来到这种男女不平等的乡间,为这乡村解了冻,为一道道山梁解了冻,为一大批女孩解了冻,把女孩子们从这冰封的乡村拯救了出来。

这些女子仿佛把这乡村从封建的时代夺了回来,为女孩子们夺回了应有的权利。河英,是这村里小学的第一个女学生,是第一个被解冻的女孩,无论翻山越岭多少次,在老师和母亲的关爱下总能安全地到达学校,在只有男孩的学校里学习。这犹如《热冰》中被冰封的金发姑娘。

河英,雪岭上的一点红,就像那束冰封的金发。冰封的金发终于被两个现代青年用小车退出了冰库,那个姑娘已在熹微的晨光中解冻。一群黑发飘飘的中国姑娘并没有靠别人的小车,她们自己解冻了,解冻在四处潜行的安静中。

犹如在大地还在沉睡时悄悄出现的熹微晨光,是山川之玄,是岁月之秘。无痕无迹,无符无字,却被天地铭记,从解冻了的乡村走出。

文化苦旅80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梁衡散文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安静读后感800字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700字

傅雷家书第四章的读后感300字

初中《童年》读后感

红楼梦前十章读后感800字

文化苦旅江南小镇读后感3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五百字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3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