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心得700字(2)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爸爸妈妈的心思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爸爸妈妈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实的爸爸妈妈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心得700字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教导,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书,短不过上百字,长则有上千字,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无怨无悔。
无数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笔下,处处开花。不问自己的身体,信上也只是轻轻带过,有时却只字不提,只时时刻刻关心着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压在他们的心头。儿子的思想、活动、花费,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俩却无不担心,看似无尽的唠叨,却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为其着想。
国家一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人常把国家挂在嘴边,打着国家的旗号,吞食国家的利益,干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实打实的爱国,把国家一词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长发芽。不仅是自己爱国,还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教导两个孩子一起爱国,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花国家的钱,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时时彰显爱国之举。中国是礼仪之邦,傅雷也深谙礼仪之道,从送画而不是送钱这件小事,可见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礼尚往来的礼仪风度发扬到国外,尽显泱泱大国风范。
每个人都生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的时候,感到的却是另一番关爱,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只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就像一个乖孩子,阅读着,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心得700字5
早就听说《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个暑假,我认真拜读了这本名著。
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组成的书,书中傅雷夫妇对孩子谆谆教导,要求孩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孩子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与感悟,父子的浓浓亲情,流淌笔端,跃然纸上,纵使千山万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亲的爱是严肃、庄重的,他反复地与儿子讨论艺术上、事业上的问题,但当他细细回想孩子小的时候情景、醒来后因想念儿子无法入眠时,更多的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作者经常提到对儿子的愧疚,认为在儿子的童年时代,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评、指责和条条框框的禁锢。也正因为这些,傅雷后悔不迭,他用自己的余生为儿子在艺术事业上披荆斩棘、指引方向。他是儿子尊敬的长辈,在与孩子探讨学习、做人、艺术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告诉远在他国的儿子要时刻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及一腔爱国主义情怀。他又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一位伟大的父亲。
经常有同学讲,和父母有代沟,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有心里话不愿和父母说,这些在《傅雷家书》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呀。其实,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华、是否有金钱,他们对孩子的爱都一样的深沉,最关键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妈妈一直相处愉快,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事情闹得不愉快,觉得不理解他们,他们更不理解我。其实事后一想,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有时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成长的路上,听听父母的意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多沟通,我们的人生将少走很多弯路,将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心得7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