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城南旧事的第三章读后感600字(2)

婕音分享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英子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从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惠安馆里的疯子、宋妈、还有小桂子,也就是惠安馆里疯子的女儿,她也叫妞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英子的童年生活真的非常精彩、非常有意义,每天有这么多的玩伴。记得当秀贞准备带妞儿去找思康叔时,英子就把钻石表盒金镯子送给秀贞;从中我看出她很友谊;当最后她的爸爸过世时,她表现出一副很沉稳、镇定的样子,要担负起姐姐的责任,她是多么的懂事啊,让我大为感动,我相信从英子的身上有许多都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觉到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回想起我的童年,我感到很模糊,而英子将自己的童年生活都记载了下来,我该要好好地品味自己以往的童年了,它将会是怎么样的呢?

城南旧事的第三章读后感600字篇4

《城南旧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转长篇小说,以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林海的代表作。它写二十世纪,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馨和气的一家。它用主角英子稚气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翻出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将包含了多层次的情绪,以一种自然的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流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好奇。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重病染身而终眠地下的父亲……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疯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在在,却又都一一悄然而去。

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其解。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怀念。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一幅场景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

那样,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的第三章读后感600字篇5

感谢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听书软件让我重温了一次城南旧事,再一次深陷其中。

我想,妞儿应该就是小桂子的吧,秀贞应该会找到思康的吧,然后秀贞便再也不疯了,而妞儿也再也不会招她养父的毒打了吧!可是,可是如果思康已经娶妻了呢?

我想,那个蹲在草地里的厚唇男人,也是个好人吧,他弟弟读书可厉害了,每次都能考第一呢。他如果读书的话,肯定也是很厉害的呢,他会听英子的我们看海去呢。后来他应该是见到海了吧,和弟弟去的吧。

我想,妈妈一定是知道兰姨娘的吧,他们不是说女人的直觉是最准的吗,只是妈妈该怎么说怎么做呢?还是英子知道德先叔,自小就当媒人了呢!

我想,宋妈经历了太多的相聚分离,苦痛挣扎了。她给小栓子改的许多衣裳,他一定是知道的吧,她给小丫头子做的褂子也一定会被穿在身上的吧。宋妈真的会和丈夫一起走的吗?她回去能看到小栓子吗?能抱一抱小丫

头子吗?还是他们会有一个小小栓子或者小小丫头子吗?如果是现在,宋妈会不会不走了呢?

我想,人是不会老,不会死的吧!如果会老,为什么爸爸就永远的停留在英子的十三岁了;如果会死,那为什么总有人说老不死呢?他们说,人死后还有魂的呢!不知道爸爸的魂有没有看到英子毕业了,拿第一了呢?

不知道,秀贞,妞儿,蹲在草地的人,兰姨娘,德先叔,宋妈,小栓子,小丫头子,爸爸他们都还好吗?不知道他们是否看见英子长大了呢?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4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