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鸿门宴读后感700字

戴衔分享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鸿门宴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读后感1

《鸿门宴》中的只言片语,一个重情重义,胸无城府的项羽便跃然纸上,或许作为一个领袖,这正是他的致命缺点,但在我看来,这样的项羽是可爱的。

他不懂何为心机,不懂如何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有人会说,他只知儿女情长,只会感情用事,但这也正是我佩服他的地方,能在有生之年做一个性情中人,任岁月消磨,依旧静好如初。

如果他只是一名壮士,我会赞叹他的潇洒,羡慕他的放荡不羁,可偏偏他是项王,是众多追随他的王。与我是乱世英雄,于他的手下呢?可能曹无伤至死也不知道那个把它卖了的正是他的主公,而垓下突围的那些勇士也仅仅成就了一个他而已。

或许项羽更适合做一个浪迹天涯的侠客,更适合生活在金庸先生的书中,与虞姬缠缠绵绵,我侬,然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人称项大侠,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他仍然是那个四面楚歌的项王,嚣张且霸263作文网Www.263y.Com气的项王。他不能仅贪恋风雨如故,枕边温柔,而是要给天下一个盛世。

金融危机说明了金融容易危机,项羽在《鸿门宴》的失策说明了他终将失策。帝王的斗争中能够活下来的,哪个不苟且哪个不狡诈?想要一统天下,万人之上,必定要与常人不同,摸不透的君王才是好君王,如虎的君王才是好君王。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盈是美,月缺是诗。

项羽并不完美,但我依旧爱他,爱他的豪爽,爱他的耿直。总有人会当输家,他输了天下,但我想他并没有输掉自己的本心,这就够了。

也许某一天三生石上我们会遇见彼此,一定要向他问问那些驰骋沙场风花雪月的故事,跟他扯扯淡,并告诉他司马迁牵引着我们更喜欢他而不是刘邦,《霸王别姬》感动了很多人。

我看项羽有一点傻傻的,但又令人钦佩,衣上有风尘但也很单纯,我所喜欢的不是项王,而是那个项大侠。

鸿门宴读后感2

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项伯—一个被长期忽略然却在鸿门宴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张良,项王对他的不满以及起来杀意,才让他有机会逃走。

张良——刘邦的智囊袋,然刘邦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 ,连刘邦想独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诉过张良,但张良却不记前嫌,是他通知了张良,是他为张良出谋划策,是他在刘邦独自一人逃走时,镇定自若。

项王——唯我独尊,目光短浅,毫无心计,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诉他,刘邦有独霸天下的心,一开始项羽很生气,且对刘邦起来杀意。然而却因为刘邦上门谢罪,而原谅,范增多次示意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羽的唯我独尊,不善用人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项羽的智囊袋,他说一个老奸巨猾,洞察敏锐,是他最先察觉到刘邦的霸心,他劝说项羽杀了刘邦,刘邦心软放过刘邦,导致最后被杀。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威风,多么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最终落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唯我独尊,犹豫不决的性格让他在鸿门宴上错失咯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错手可得的江山被他拱手送人,多么可悲啊?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之所以得江山。都是因为个人性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最后在乌江自刎,刘邦因为他的性格,让他广招贤士,统帅三军。

项羽,我崇拜,只是英雄短命。刘邦,我尊重,他们创造了历史。

鸿门宴读后感3

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吗?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首先从当时军队的实力上看,显然刘邦处于劣势,可以说如果项羽决心杀掉刘邦,那简直轻而易举。即使失去了鸿门宴这一次大好机会,以当时项羽的实力,机会多得去了。可项羽却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项羽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听了曹无伤之言便要杀刘邦,却又听项伯之言便又认为刘邦有功,而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告诫。二是因为项羽本是贵族后裔,自视甚高,认为做事当光明正大,在宴会上杀人是小人行径,不屑为之。相反的刘邦却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听从张良,收买项伯,对项羽毕恭毕敬、俯首称臣,却心怀异志,可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从用人的角度看,刘邦懂得让手下人尽其才,樊哙张良对他忠心耿耿,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被他收买过来,还有后来的陈平,()以及决定楚汉之争胜败的韩信,皆由项羽麾下转投刘邦。而项羽众叛亲离,不但叔父出卖了自己,还把自己在刘邦那里的间谍给出卖了。这叫其余部属如何对其忠心?韩信陈平这样佼佼者不知重用,致使帐下人才匮乏,从前部属对他反戈一击。

试看鸿门宴上诸人的对照——同是武将,樊哙粗中有细,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项庄却因项伯阻扰未能成功击杀刘邦;同为谋士,智者张良始终掌控全局,范增却无法说服项羽依计行事,徒然发怒,撞碎玉斗泄愤。这场较量,谁胜谁败,还用说吗?

刘邦能迫使项羽自刎乌江,靠的是善于用人,因为自己不过是一介平民,想夺取天下,必要仰仗他人。所以他对属下虚心,换得属下对他忠心。而项羽自恃身份,又挟大破秦军主力之威,根本没把刘邦这对手放在眼里,对部属也非常高傲,且无主见。

所以项羽虽能称霸于一时,却终于败于刘邦手下,不是因为鸿门宴没下决心杀刘邦,而是他缺乏作为君主的政治品格,不善用人才。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