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以上参考(2)
马孔多也曾有过短暂的繁荣,但也只是在外来文明的侵入下变成了一个欲望之城,成为了人们寻欢作乐的绝佳场所。花街柳巷充斥着妖娆的法国妓女,土耳其大街摆满了花样各异的商铺。布恩迪亚家族的奥雷里亚诺第二天天在情妇家中大宴宾客,挥霍无度。为了美色甚至还不远万里来到一个阴森灰暗的城市将一个叫费尔南达的虚荣狭隘的女人带回来了布恩迪亚家。从那时起马孔多开始被金钱和肉欲侵占,人们的生活变得无比糜烂,到处都是疯狂醉汉的大笑声。人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无节制地举办筵席,不断地寻欢作乐。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就摆脱了孤独,相反,这一切只代表马孔多的人们在孤独的泥潭当中越陷越深。在无尽的欲望当中迷失了自我,成为了金钱与肉欲的奴隶,使心灵变得越加污浊腐朽,在温柔乡中继续着自己的孤独,永恒的心灵孤独。
最终,马孔多在遭受了一场百年未见的特大暴雨后开始衰颓,变得死气沉沉,再没有了往日的繁华。蚂蚁的大军开始啃噬这个镜子之城的根基,使它变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最终在布恩迪亚家的不伦爱情中迎来了一场灭绝一切的风暴,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结束了它百年的孤独。
马尔克斯出神入化地笔法极为生动地展现了马孔多的历史,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深刻得令人恐惧。尤其是他对孤独的诠释,更是令读者感到震撼。在那个时期的拉丁美洲,就是一块在欲望与孤独的海洋中沉浮的大陆,文明的进程只是在原地转圈,没有任何进步。就像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感觉到的那样,每一天都没有任何变化,时间就好象凝固了一样。布恩迪亚的一些成员都曾经沉迷于肉欲带来的快感,过着一种罂粟花一般的生活,看似美好但其实包含着腐朽。这就是当时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写照,只是一味地追求欲望,忘却了心灵的孤独。
《百年孤独》之所以伟大,成为一本跨世纪的巨著。正是因为它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警惕人心的孤独。他希望整个拉丁美洲的人民都能逃离这种孤独,团结一心发展拉丁美洲的现代文明,使拉丁美洲走出独裁与专制,腐朽与黑暗的阴影。摆脱孤独,对拉丁美洲如此,对全世界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在孤独荒原上自甘堕落,而应该勇敢地去拯救自己,使自己的心灵不陷入欲望与迷乱的沙漠。
《百年孤独》,一本真正的史诗,它描绘的是一个家族令人震颤的悲剧,也是一本对我们思想的启示录。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承受一百年孤独的家族,将没有机会在这个大陆上出现。因为光怪陆离的镜子之城,已经被马尔克斯无情地打碎,化为了遍地残屑。
百年孤独读后感5
梅尔基亚德斯,神秘的吉普赛智者。他睿智的眼睛似乎一直注视着布恩迪亚家族,看着这个家族的兴衰成败,透析他们深入骨髓的孤独。读《百年孤独》,就像他站在你的面前,用他那雀爪一样的小手攥着那一叠陈旧发黄的羊皮卷,在他那干净整洁的书室中,将布恩迪亚家族或是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历程向你娓娓道来。
西班牙语奉献给了世界两本伟大著作,一本是《唐吉诃德》另一本就是《百年孤独》。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用一种深沉而凝重却不失活泼的笔调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大陆图景,用他那超凡的魔幻想象与天才之手构建了一个魔幻神秘的拉丁美洲,借马孔多这个身处大泽之中,与世隔绝的虚构小镇中形形色色的人们表现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程。人民的愚昧,政客的虚伪,衰退的文明,这些在马尔克斯的笔下都是如此地真实,仿佛就那样沉重地摆在你的面前,使你不得不为之恐惧与感伤。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有的人身处孤独浑然不知,有的人为了打破孤独奋斗终生,有的人甘愿成为孤独的奴隶,在孤独中寻求宁静与安慰。这本书向人们呈现的是一个孤独衰颓的世界,就算有短暂的繁华也不过是虚幻的蜃景,就像那艳丽阴毒的欲望之花,在短暂的美艳后便慢慢凋零,最终与那死气沉沉的土地融为一体,继续在永恒的孤独中挣扎。正如那个时期的拉丁美洲一样,浸淫在孤独当中,死守着灰暗潮湿的热带雨林,终日在腐朽的沼泽中挣扎,没有现代文明与思想的曙光。时间似乎在这片孤独的大陆上已不复存在,只是不断地循环反复,停滞不前。
本书的主要人物便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成员,这个家族几乎是孤独的代名词。每一个成员似乎自出生开始就与孤独为伴,缺少与家人的沟通与关爱,只是死守着自己心灵最黑暗的一隅。冷漠地注视着世上的一切变化,哪怕那沧海变为桑田也无动于衷,终生在孤独的笼罩下独行,在无比深沉的悲哀中迎向死亡。或许早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追求文明曙光却被当成疯子帮在粟树上的时候,这个家族就注定承受百年的孤独。一个文明的先驱者诞生在那样一个愚昧统治心灵的村庄,无疑是十分可悲的,甚至连他的妻子——乌尔苏拉,布恩迪亚家族真正一位不愿向孤独低头认输的斗士,都无法了解他追求文明的渴望。最终使马孔多的伟大创造者的后半生都在粟树上度过,在这个愚昧的混沌乐园中沉默了几十年后死去。从他死去的那一刻起,孤独与愚昧便渗透到了马孔多的各个角落,贯彻到了每个人的骨髓与血管当中。
百年孤独读后感6
“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淫雨连绵的下午,他踏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时的情景。”你看,只是回忆,真的仅仅是回忆而已。
有人说布恩蒂亚家族如同傀儡之家一般运作着,没有感情也没有实体。我想,孤独的心中也未必装不下真正的在乎,毕竟那种东西,是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都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家族在黑暗中百年的孤独与百年的等待,一定有些什么东西在维系着——绝对不是费尔南达家乡那样的昏色地带。
整本书想要表达的也许只是一个词:循环。联系到当时拉丁美洲历史循环往复停滞不前的怪圈,再怎么迟钝的人也多少会往这方面想想——毕竟文学作品源于生活。
至于孤独,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与罪恶,想跑也跑不掉。
其实人这一辈子从可以看到不同开始,就想尝试着去理解人和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那些微妙而关键的感性差异,使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说独立语言的生物。
也许沟通和交流能在岛与岛之间建造桥梁,但桥梁的存在也终究拉近不了实际距离啊。
很多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再也抹不掉了,那些事情会改变一个人,也许会成为一个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们自己是不是也……?
一般来说,人类定义“回忆”的方式由于是一种美化所以一向自我中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记住了也只是故事,就算本来与自己有关、不过出于种种原因想起来就后悔,情愿和自己没关系,情愿没发生过的事情也会被自顾自从名为“回忆”的盒子里捡出去不加修饰地扔在意识角落假装看不见。
直到有一天出现毫无预兆的契机,像看陌生人那样惊奇地重新发现躺在角落里的那个未加工半成品,以及为了它花过各种各样力气的,几乎不认识的自己。
像是雨刷刷过玻璃,一下子一切都明朗了。
最后谁摆脱了布恩蒂亚家族的宿命呢?活着的人死了,死去的人依然沉睡着。但在那一刻,如同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一般,他们又在一起了。
想到这些时候看到这样的结局就好了。要是还能微笑,就好得不能再好了。
搞不清马尔克斯老爷子怎么想的,眼下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在书店买到正版《百年孤独》装文艺青年了。
马尔克斯老爷子说,这样的家庭不会再在地球上出现。
但愿如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以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