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长征读后感600字初中

戴衔分享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征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征读后感1

一个炊事班,在长征路上给战士烧水、做饭。经常翻过几座山去买谷子。有一次,战士们爬山,有人一坐下就起不来了,炊事员急忙去抢救,不让一个战士牺牲在上上,可在抢救中,两个炊事员却倒下了。甚至有时炊事员为大家服务,自己累得停止了呼吸,最后,炊事员全牺牲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没有一个因饥饿而倒下,但炊事员却全死了。

我想起了我学过的一篇文章叫《丰碑》,是写一位老红军战士,在寒风刺骨的天气里冻死了,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他是军需处长。我想:军需处长管理棉衣,完全可一让自己穿的暖一些啊!但为什么会被冻死?这位军需处长与炊事班中的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他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却很自私。交班费时,不愿交,拖了一天又一天,才交了一点钱。还有时打扫卫生,老师分配完任务,有些同学在劳动时,不是肚子疼就是脚扭了 ,要不然就是去厕所,一直到劳动结束。

自从我读了《炊事班的故事》以后,我醒悟了,班级是一个集体,学校是一个集体,社会是一个集体,只有我们共同去营造、无私奉献,才会使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长征读后感2

2011是个幸福、美好的时代,但在90年前却有一段“传奇”—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开始了为祖国奋斗的旅程——长征。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历尽艰难,饱受饥寒,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顽强毅力,取得了成功。

我阅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后,我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对红军战士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红军在长征途中谱写了一个个光辉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一不小心自己的那袋干粮被河水冲走了。她为了其他人都保证有干粮吃,所以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因没粮食吃不行了,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完全可以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忍受着,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而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的去争取,不惜伤害对方,这种人和小兰比起来真是太渺小了!

红军战士们总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多少苦难!血染湘江,横渡长江••••••虽然现在我们生活的幸福快乐,但如果没有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快乐!作为青少年,我们现在首先要努力读书,以后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把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发扬光大!

长征读后感3

一只针制的鱼钩,成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所敬仰的圣物。

难道这小小的鱼钩有非凡的魔力?为何如此珍贵?不,那是一位老班长在“鬼门关”前为党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崇高的一件事。

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你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地选择生存,但你可曾想过,或许在能够延续他人生命之时,你选择死亡,比你自己不顾及他人苟且地活着,更有意义!也许你会觉得,选择死亡是个十分愚蠢的举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白生存的真谛。

我们活着不仅仅是在为自己活着,也在为同胞、祖国活着。老班长难道不想选择生吗?不是的,老班长也想生,也想喝鱼汤,但是,老班长觉得,他自己的一条老命可以换得其他三个战士的命,值了!这是最伟大的选择,最残酷的交易,最感人的“让”命。

老班长难道不想睡吗?为何整日整夜地找吃的?不是的,老班长也想睡啊,可是,看着三位战士日渐消瘦,要走出草地还有漫长的路啊!他只好放弃睡眠,去掀无数草皮找一条小蚯蚓,去摸无数草根找可吃的野菜。这样的放弃是崇高的、圣洁的、可敬的!

老班长难道不想丢下同志们,自己走出草地吗?不会的,永远不会的,正是因为老班长对党的信仰,对党的服从,使他一直以来,用生命来完成党组织下达的护送任务。老班长对党的热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包括他唯一的生命!

老班长对祖国的爱真是令人佩服地五体投地啊,让我们给为了祖国而失去生命的老班长敬一个端端正正的少先队队礼吧!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