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小兵张戛读后感600字

戴衔分享

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兵张嘎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小兵张嘎读后感1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抗日小说《小兵张嘎》,这篇故事讲述了年仅十三岁的张嘎在奶奶、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的教导下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

那场抗日战争,极其残酷,连儿童都上了战场,就可见一斑,一位位中华儿女主动参加抗日战争,也可见中国人民把敌人赶出去的决心,保卫家乡和人民的决心。

全篇故事,都在透露张嘎的“嘎”,从对待敌人的嘎,到对待自己人的嘎吗,刻画出了一个嘎气十足的小男孩形象。同时,这嘎中又包含这普通孩子的顽皮不驯,小兵的机智灵活和出身牛犊不怕虎的勇敢,这种嘎是好的,也是难得的,在那个年代在抗日战争上战斗过还能保持这种嘎,这种天真又富有童趣的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整个故事是被“枪”这个武器串联起来的。大多数小故事都跟枪有关系,通过枪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的成长。从假枪到真枪,枪对张嘎的意义也变得不同。从单纯的只是玩具到老钟叔被捕、奶奶被杀后,就觉得木枪是武器一般。他在上面寄托了复仇的希望。后面拿到了真枪“张嘴灯”时,又慢慢变成了把侵略者赶出去的工具。从老钟叔送给的“张嘴灯”式玩具手枪到部队正式发给他配带自己缴获的真正的“张嘴灯”手枪,恰好是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从这里可以看破出“张嘎同志”的真正成长,也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

一次侵略,死了多少人,带来了多少影响,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和平年代,但也不能忘记,为了不再重复悲剧,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能力,从而振兴中华。

小兵张嘎读后感2

今天看了电影《小兵张嘎》,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小时候没了爸爸、妈妈、爷爷,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张嘎因为报仇,为了让村民过上安稳的日子而参加八路军,那儿真苦,吃的是干草,喝的是露水。当嘎子被小日本抓过去时,日本鬼子没杀他,却拿面包来“优待”他,因为日本兵,想从嘎子的口中,知道八路军的下落,但嘎子誓死也不说。

日本军营里,有一个胖翻译,他是中国人,但他帮日本人做事,八路军给了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他秘密将八路军装扮的农民放进城里。就在小日本拷问嘎子和老钟叔时,八路军潜伏过来了,打得小日本措手不及,拷问他们的小日本也跑了。这时嘎子就趁机放火,烧了敌人的火药库。

大家胜利凯旋后,连长高兴得对嘎子说:“上级同意你加入八路军了。”

电影是看结束了,但我觉得张嘎的童年好苦哇!虽然我和嘎子一样的年龄,但嘎子能不怕苦,不怕累,意志坚定,而我呢总是发出怨声,埋怨这个,埋怨那个,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愧疚!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参加葫芦丝培训班学习,学了一学期就退缩了,其实,我很喜欢乐器的,但是讨厌要经常练习,偷懒,没有恒心,所以就放弃了。我要向嘎子学习,永不放弃自己的目标,向着梦想的未来前进!

嘎子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虽然我们不要像嘎子那样去和敌人战斗,但如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还是比较多的,我们保护好自己,不要让坏人得逞。

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好好学习,增强体质,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小兵张嘎读后感3

我读的这本《小兵张嘎》是摘于“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的。我在看这本书时感悟切深,体会到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生活如此艰辛。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机智敏锐的小张嘎了。

张嘎十分调皮,但调皮的惹人爱。张嘎的特点就在于他这个“嘎”字,这个“嘎”字不仅有普通孩子的顽皮不驯,又有小兵的机智灵活,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是两者浑然一体的统一。张嘎那种劲应该会令许多人有很多感触,他那种单纯天真,耳聪目明,勇敢敏捷,乐观向上,这全部全部都使我向往。张嘎对敌人的一种劲,也就是他自己特有的这种机智勇敢的行为,当然绝对不是普通孩子们的顽皮使坏,而是包含着对敌人的一种的仇恨于轻蔑,对同志的忠实于热爱。都值得我学习。张嘎能十分勇敢与冷静地与敌人周旋,在安全地把情报送给八路军们的手中。小兵张嘎的一件件英雄事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目中,就像大树的根稳稳地扎在我心里一样。

这本生动的《小兵张嘎》徐光耀爷爷不仅是想让大家认识这个虚构人物小张嘎,更是让我们学习他这种精神。徐光耀爷爷在描写也下了一定的基础,他把小兵张嘎以及八路军,和张嘎的几个小伙伴玉英他们的人物形象与外貌特征描写得很好,很值得我们这些学生学习,而对于那些敌人也描写得十分阴险狡诈、令人讨厌。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