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西游记小学生读后感600字

戴衔分享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西游记读后感1

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有时候还胆小怕事,但他却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师父——唐僧,在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死了的时候,八戒也不再“没心没肺”,而是跟悟空、悟能一起痛哭流涕。以前,我一直是在这三个徒弟中最不喜欢八戒的,觉得他又懒又谗,还整天怨天尤人的,实在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从看完了整部《西游记》后,八戒在我印象中的地位突升。不错,他是能一顿饭吃八个馒头,他是看到女妖精走不动路,但他也会在保护师父时对师父无微不至呀!不能否认,在整部《西游记》》中,八戒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神话人物,在“猪八戒难过美人关”这一回里,更体现出了猪八戒敢爱敢恨的个性,有时候想想,这个憨憨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还真讨人喜欢哩!

沙僧应该是整部《西游记》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了,但他如果一旦消失了,我相信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确实,他总是一脸的大胡子,不会惹事生非,也没什么个性,既不象孙悟空那样机警勇敢,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都是挑着一根已经褪了色的破旧扁担,拿着所有的行李,无声无息地走在最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就连偶尔的几句台词也好象可有可无,他就这样默默的、无怨无悔地保护着师父。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斗嘴,好象有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似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每次他们一吵架,都是沙僧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劝劝“大师兄”,又劝劝“二师兄”,有时还会安慰安慰师父,我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没有沙僧这个“润滑剂”,真不知道这悟空和悟净会吵到什么时候去哪!

而他们的师父唐僧,却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蔼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认为他怯喏,我却觉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说实话,以前在我没有看过整部《西游记》之前,总觉得孙悟空才是整部神话故事的主角,你想呀,从第一回开始,导演就先让观众们了解了孙悟空的身世,后来的两三回里,也都是只讲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等等。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时,才出现了救他的师父——唐僧,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猪八戒、沙僧这些人物。而现在,我却觉得,师父唐僧才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灵魂。前面对孙悟空的渲染都是铺垫。的确,如果没有唐僧,也不会有取经这件事了。打个比方吧,《西游记》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汤,象悟空呀,悟净呀,悟能呀,都是这碗汤的配料,而唐僧,才是这碗汤里的精华——排骨。没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鲜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没了根的大树,变的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似的。而正是由于唐僧的不断坚持,这个团体才得以排除万难,取得真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西游记》确实不愧是一部传世的经典著作,也不愧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用神话故事揭露出了社会中的善、恶、美、丑,我觉得,在这个假期中,能看完这样一部文化瑰宝,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真是获益非浅呀!

西游记读后感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读经典的书,就像是品一杯浓郁的香茶,那馥郁的香味萦绕在心中。其中《西游记》就是中国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一部佳作。

《西游记》的作者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这本书是长篇神魔小说体裁,是古代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作品。它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共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这篇小说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和唐僧师徒几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全书共有100回,作者完成《西游记》耗时7年,成就了一部轰动世界的巨作。在书中,作者运用精彩的文笔将师徒四人所经历的磨难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讽刺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书具有深刻的寓意和现实意义,鞭策了黑暗、邪恶势力,劝诫人们通过现象认识本质,除恶务尽。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数孙悟空了。它是一只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毛猴,从菩提老祖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受苦五百年。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每次看西游记时,我都很想有孙悟空一般的本领——七十二变,多厉害呀!筋斗云,还能飞呢!但这是不可能的!可孙悟空骁勇善战,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中情节也很棒,我最喜欢的则是《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回。白骨精多次变成凡人来欺骗唐僧,但每次被孙悟空打伤。唐僧是出家人,不能伤人,多次劝孙悟空不要杀人。可是悟空解释那些人都是白骨精变的,唐僧不听,还将他赶走了。看到这,我真替孙悟空感到委屈,明明要保护别人,却还被误会。唉!做人还是要明辨是非,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说的。读一本经典的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只需读书,便明真理,这应该就是读书的意义和有益之处吧。

西游记读后感3

这是一部具有童话、神话双重性质的小说,书中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看下去,全书80多万字,没过几天,就把这个1000多页的书看完了。

《西游记》中塑造了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一心想取得真经;孙悟空正义大胆、神通广大,有情有义,能降妖除魔;猪八戒贪财好色,贪生怕死,好吃懒做,但又不缺乏善心,有时也很英勇;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这师徒四人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吴承恩爷爷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他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正是他写作的精妙之处。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不怕吃苦,心胸宽广,对唐僧忠心耿耿,被糊涂、没有主见的唐僧冤枉时,他不记前贤,仍然不顾一切的来保护受到妖怪威胁的唐僧,一路保护他成功地取得了真经。而且在孙悟空身上隐约的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精神着实令我十分佩服。从此,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我认为我们的学习成绩,就是我们要取得的真经,有些人像中的像沙河尚,诚恳老实!对任何事都不会敷衍了事,总是一点一滴的学佛法的精深和奥妙!有的人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特别聪明,对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回到家,老是把当天所学的复习一遍,没有学的预习一遍,巩固一下知识。

而有的人却像猪八戒,懒惰,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没有一点耐心。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