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小学生读后感600字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 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童年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童年读后感1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一部自传体的小说,故事是由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去世,随母亲到外公家开始,阿廖沙到人间谋生为结尾,中间记叙了在外公家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在这些事中鲜明地展现了出来:慈爱的外婆,苛刻的外公……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怀念。使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光阴匆匆飞逝,如同流水一般从指缝间流走,剩下的,是指尖凉凉的美妙的感觉与记忆里的那些点点滴滴。一眨眼,我已经十三岁了。在这个充满欢笑与泪水的青涩岁月里,趁着阳光大把地洒下,我回首过去,回首我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像一本书,上面是光阴留下的痕迹。书页有些泛黄了,指尖拂过书面,已经有了少许灰尘。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我便情不自禁地投入了进去…
第一页,一个高大慈爱的背影旁边倚着一个瘦小的背影,两个背影在夕阳之下牵着手散步。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与牵着手在黄昏散步。外婆的手暖暖的,一把就握住了我小小的手掌。这时,我的内心也是温暖的。
翻开第二页,我低着头,妈妈严厉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旁边是撒了一地的饭菜,我的眼中似乎还有晶莹的泪水。小时候的我有些淘气。总是不经意地将东西打翻、弄脏。这自然也少不了批评。于是,委屈的眼泪流进了嘴里,咸咸的,我的内心也是咸咸的。
第三页,一张红红的奖状。小时候的我喜欢画画。这张红红的奖状,是我得到的第一张奖状。妈妈用白纸与鲜艳的蜡笔为我制作了一张这样小小的奖状,这是妈妈给我的嘉奖。得到它,我的内心甜甜的。
第四页,一架高大的黑色钢琴。小时候,在天津,我喜欢上了钢琴。黑色的外壳高大而华丽,白色黑色的琴键相称着,手指轻轻按下去,还会发出动听的声音。于是,妈妈也为我买了一架钢琴。刚开始我还能认真练习曲子,可是到后来,越发觉得钢琴谱枯燥乏味了,那些黑乎乎的蝌蚪文字让我眼花缭乱。妈妈开始训斥,老师不满地摇头。每次弹琴,心理不再是激动快乐,苦恼与委屈取而代之。窗外的蓝天白云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但是却只能闷在房间里弹着着闷闷的钢琴曲。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味道,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童年明显地甜蜜许多。
童年的滋味像是各种各样的鹅卵石,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收进了我的记忆深处。《童年》这本好书,也只有细细品味、好好珍惜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童年读后感2
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的甜蜜……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但是,对高尔基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
前几天,我读了他的自传体《童年》,这令我十分感动,书中说到他小的时候,妈妈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他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已经变得暴躁。他的两个舅舅不断地争吵、斗殴。妈妈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然而,他的奶奶与外祖父他们却是截然不同的,她慈祥、聪明、善良、能干,这给幼小的高尔基留下的不仅仅是当时社会上的丑恶,还有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高尔基那时曾因好奇把白桌布染成蓝色而被外祖父打的失去知觉,在那种艰险、恐怖的生活环境中,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默默在这种污浊的环境中生存着。然而,在这么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他依然走了过来,成为了一名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为人类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名著,流传千古。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的生活与我们的今天相比,那可是一个天一个地。现在的我们,个个都养尊处优的,在家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一点不顺心,就得让大人忙活一阵子。哪像高尔基那时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还闯出了一番事业。但是,虽说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像高尔基那时生活那么悲惨,可我们也不可以这么做,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不要再做小皇帝、小公主吧,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我们像一株株小苗,在现在安定的、美好的社会滋润着,我们要好好孝顺父母、认真学习,为未来做好准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时光,一触即去,童年,也随之流逝。现在,充满活力的我们,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童年读后感3
今天我有幸读到了《童年》这本书。作者是前苏联的著名作家,他在世界文坛具有极大的成就,而《童年》可以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读完着部伟大的作品,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高尔基那悲惨,宁人怜惜,宁人叹服,宁人同情的童年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困苦的生活状态,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体会到人间的痛苦,黑暗和丑陋。而外租母和哪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成是我的亲人,保护,支持着阿廖沙,给他黑暗的童年里增添了一丝光亮。 老百姓身处黑暗都不知道了麻木,和年轻的一代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我感觉阿廖沙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角色描述了自己的童年,高尔基用他真实,有没得语言描述了自己苦难而又悲惨的童年。我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哪个年代,我没有受到那种痛苦,自己也没有失去亲人,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幸福,自由的,被家人宠着,每天可以坐在宽敞,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回家还有大鱼大肉等着让你品尝;想要什么,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你。
但是高尔基,他却很少有那种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但他却在那种坏境下,成为了一个文学大师,如果身处这么好的坏境中的我们还没有处人才,那还真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了。 高尔基可能是想告诉我们:要执着追求,坚持理想,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吧!阿廖沙在悲伤,爱与恨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了,我在他的故事中品味出黑暗中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