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童年读后感三年级600字(2)

戴衔分享
童年读后感4

初中时代曾读过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童年读后感5

时间,在你不经意的一眨眼,它就会从你的指缝里悄悄流过,无声无息。

——题记

打开以往学过的课本,字体在一点点变化着,算算,呵!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十一岁了,走了十一个春秋,度过了三千多天的岁月,时光就是这样过去的,回望过去,发现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翻开相册,回忆起自己的点点滴滴……

那时,我四岁,每天放学,都会经过那间小小的杂货店,妈妈牵着我稚幼的小手,走过那里时,我总要不由自主的探探头,看看那诱人的零食,总是缠着妈妈要,“妈妈,我要吃……”我指了指薯片,妈妈不答应,我的小眼睛里立刻激起一层泪水,也不走了,在那里低着头,嘴里絮絮叨叨:“我要吃,不买我就不走!”妈妈不吃我这一套,扭头就走,我一见,哇哇哇的大哭起来,顺便坐在了地上,妈妈看到了,赶紧走过来,一把拽起我,拉起我的小手快步离去,在车上,我不顾个人形象,躺在了车的脚垫上,哭得天昏地暗,两只眼睛肿得像小桃子,也许妈妈动了怜悯之心,给我从超市买来一根棒棒糖,我才算告一段落。

十二岁,是个少年时代,回首自己走过的十一年岁月,未免会有些遗憾留在心里,蓦然回首过去,是过的那样快!

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人不经意时向暗处悄悄流逝,宛如流水向东过去了,便再也追不回,你看得到的时光就在你眼前你却不知道,这不是昨日的时光,而昨日的时光究竟从我们的手中流去哪了呢?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不歇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后记


童年读后感三年级600字相关文章:

《童年》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参考

童年读后感600字初二参考

童年读后感600字6年级参考

2020童年读后感600字作文5篇精选

男孩的童年读后感600字参考

2020童年读后感600字

《童年》读后感500字

童年5篇读后感500字范文

故乡与童年读后感600字初中作文参考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