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800字(2)
如果哪一天,地球真的在某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毁灭了,希望我们不要觉得悲哀。因为,我们会到另一个地方去——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我们将和众多的文明一起,永远存在。正如书中说的——一切终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三体读后感4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
——题记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它带给我的是对宇宙深深的震撼和敬畏。
我们都有过仰望星空的经历,却从未想过光年之外的世界,是否还有与我们一样有智慧的生命体。好吧,我相信一定有的。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三体》讲述的,是在时期一位对人类绝望的物理学家向宇宙发射信号,最终导致三体人大规模侵略地球,人类面临末日的局面。
在“古筝行动”中,联合国得知人类在几个世纪后面临末日。于是展开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四个面壁者的计划将人类在危机时刻所体现的智慧表现得淋漓致尽。不过比较极端的是,或控制思想,或夺去生命,或同归于尽。他们费尽心机,只不过能求人类有尊严地死去。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当三体入侵,几十万人被迫移民澳大利亚时,人类的兽性或许可以被激发出来,背水一战,与地球共存亡。
当自然选择号流落太空再不能回到地球时,几艘战舰为了燃料不惜互相残杀时,罗辑拯救了人类可人类却要审判他时,我在想,也许比起生存与死亡来,忠诚与背叛更重要。人性在黑暗的深渊被消磨时,原始的兽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忠诚与背叛在死亡的天平上,终变得一文不值轻如尘埃……
当歌者把小纸条抛向太阳系后,太阳系沦陷二维化时,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人类,生命,地球,都变成了古老的传说在宇宙回荡,变成了梵高手下的《星空》。人类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命运是如此的……变化多端。
然而命运何种模样,毋虚想,终会随时间尽归于沧桑。
《三体》之所以让我沉迷,是因为它把人性的好坏以科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黑暗森林中,绝望与希望共存,生存与死亡交织,普写了一曲宇宙中一粒尘埃的悲歌,是啊,人类在这荒芜的宇宙中,真的只是一粒尘埃……
不过,《三体》在给人类警示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希望,我觉得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处在这开始探索一切的时代。引力波被证实,也标志着爱因斯坦的预言再次成功。有时在想,爱翁他不会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吧……
人类在末日的考验中,是血和泪洗尽了脆弱。文明的音响,在迷离之中斑驳凄凉。
其实我们也是这样,总会以最不喜欢的方式学会成长。即使我们是小小的尘埃。就算这样,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在太空,在那儿,可以到光年之外去流浪,让想象力自由释放……
三体读后感5
我最喜欢《三体》,这本科幻小说让我对广阔无垠的太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三体》带我走进了那个现代与未来相互穿越、虚幻与真实不停交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外星人——三体人,他们的世界有三颗太阳,并且无规则运动着,当“三星凌日、三星一线、三星当空”这些现象出现,星球就会毁灭,灾难时不时就会发生。生命在不断循环更替,死亡、重生;三体文明也在不断更新,可终会被不可预测的灾难毁灭,三体问题也成了不可之谜。我不禁对三体人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
读《三体》,我知道了宇宙的浩瀚,在宇宙之中,不断会有新的生命出现。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圆地方”到“天作文外有天”,我们人类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地球人在三体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一些智慧不够、科技不高、善于隐瞒自己思想的“虫子”,但“虫子”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不是梦想环境来适应我们。
合上书本,我仔细回味。我们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也是在不断的进步着,浩大的宇宙吸引着我们不断探索,吸引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天梦”。科技在不断发展,许多年后,也许我们可以身处太空并不断探索这广阔无垠的宇宙,且能够适应更广阔的宇宙生存环境。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三体》,每读一遍仿佛都有一个思绪万千的梦,在梦中那个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我飞舞着,翱翔着。
三体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