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800字

戴衔分享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今天是周末,吃过午饭,我和妈妈来到书房,享受我俩的快乐时光。哈哈,经过我和妈妈一个多月的努力,《三国演义》这座大山即将翻越。当指尖划过最后一行文字的时候,我和妈妈开心地尖叫起来。随后,妈妈轻轻地合上书本。微笑着对我说:“宝贝,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呜呜,妈妈又要检查我阅读的质量了。

“好呀,好呀!妈妈你尽管放马过来吧,我已经准备好啦”。妈妈出招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呀?”哈哈:“这么幼稚的问题,当然是罗贯中啦”。这一发不可收拾啦,我滔滔不绝的给妈妈介绍起了这本书,哼哼,《三国演义》可是一本好书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光芒,犹如璀璨的珍珠,深深地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讲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败,宦臣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苦不甚勘,因此,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割据鼎力,最后晋主司马炎灭东吴,结束了三国鼎力的局面,建立了西晋,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面。

真精彩,妈妈拍手叫好。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一个人物”?我脱口而出:“当然是奇才诸葛亮呀,因为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中打的曹军落花流水,他神机妙算,利用“空城计”巧妙的从曹操手中夺走10万支箭,怎叫人不佩服呢”?妈妈有些招架不住了,摸了摸脑袋,干咳两声:“读了这的本书你有什么收获呢?”“老三套,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换花样呀?”我自言自语道。随手拿出了秘密武器,摆在妈妈面前,(今天上午趁妈妈做午饭的时间,我悄悄地把剩下的一章读完了,还写好了读后感呢。),“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善于聆听别人好的意见,不然就会落得跟刘备一样的下场;交友要交心,浇花要交湿,要像桃园三结义的张飞、关羽和刘备学习,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

听了我的回答,妈妈竖起了大拇指:拍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妈妈最喜欢《黄巾起义》中的主人公张角,他心系穷苦人民,勇敢,善良,虽然他领导的黄巾起义没有成功,但是他敢于尝试。”听了妈妈的话,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学习中我们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不好,妈妈改变招数了,我有些慌了。咚咚咚,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我喜出望外,哈哈,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的“战争”结束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2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中有着名的“三绝”——“智绝”“义绝”“奸绝”!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三位三国人物。

“智绝”非诸葛亮莫属。他可谓才智绝伦,总能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一不通。一代良相可谓流芳百世。“草船借箭”一文中,虽在之前失了很多箭,但诸葛亮却妙计一施,轻松夺回十余万支箭。在“赤壁之战”之前,刮得一直是西北风,曹操以为自己即将得逞,但诸葛亮得知后不慌不忙,早已算出不久将刮东南风,果不其然,交战当天刮起了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凭着他的智慧与遇事的沉着冷静使众人不得不甘拜下风,因而一举夺得“智绝”这一美称。

关羽,可谓武功盖世,而在他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的是他的义胆忠心。在《三国演义》里,当关羽得知刘备的去向后,关羽不忘当年誓言,舍去曹操所赐金银,如数返还,并且把金印挂在墙上,随后低调的离开。关羽为了当年与兄弟许下的誓言,能放弃财宝与种种利益,其精神不得不让人由衷赞叹。然而,也正是他的“义”制造出不少麻烦。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命经过华容道,恰是关羽自告奋勇守在这儿,并向诸葛亮答应不会因旧情而放行,可是仅仅是曹操三言两语,就使关羽忆起当年之事,尤是感动,竟一抬手放了曹操。其结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刘备求情,恐怕关羽也性命难保了。

“奸绝”必然是曹操了,他胸怀大志,却狡猾多疑,可谓盖世之才,却不护忠义。《三国演义》有一回里,曹操同汉献帝打猎,其实早有预谋。在汉献帝三射鹿而不中时,曹操竟擅自拿来皇帝的金箭,一箭射中,众人看是皇帝的箭,以为皇帝所射,连喊“万岁”,此时,曹操的不忠之心已经一览无余,竟然挡在皇帝面前受众人之拜。如此小人,“奸绝”当之无愧!

三国人物,个性鲜明,人性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而那些糟粕,我们则应敬而远之,以之来做警钟。

三国演义读后感4

3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