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6范文(2)

涵樱分享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

儒林外史读后感4

“名利无凭据,劳民伤财,总是把时间弄错。喝了三杯浊酒,花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的前几个单词。《儒林外史》是我国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的代表作,讽刺了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文人。这些人的丑陋和丑陋,由他们的名望和财富所引导,已经被留在文学人物的走廊里几个世纪了。

正是这句话伤害了一批和一批的学者。他们把阅读当作垫脚石。——“这本书有它自己的黄金屋,它自己的美,它自己的美……”为了钱和财富,他们可以在晚上学习,忘记吃饭,他们可以从黑头发到白头发进行考试:梁浩,80岁时获得一等奖;金舟,白胡子的“小朋友”,参加了几十年的考试。快乐而疯狂的金范.为了在儒林中名利双收,人们很尴尬,衣服也越来越宽,不会后悔。鲁迅说,直到《儒林外史》,“讽刺之书开始在教育部存在”。此外,“很少有书用大众的心来讽刺世界,比如《儒林外史》。”鲁迅把封建礼教叫做吃人的礼教,所以毫不夸张地把封建科举制度叫做损人的制度。

金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金范的成绩又老又差,他在历经磨难后终于获得了举人奖。起初,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后来他欣喜若狂。“幸亏”岳父胡屠夫的一巴掌,才惊醒过来。在他被录用之前,没有人对他评价很高,他的岳父甚至不想给他一次黄金考试。中标后,邻居们一下子变了。他们冲过去祝贺,甚至张敬斋,一个从未有过交集的乡绅,也来关心和关注。原本很破旧冷清的房间,变得喜气洋洋。在这精彩的一章中,是一个懦弱而迂腐的人,胡屠户是一个势利而刻薄的人,他的邻居的势利和虚伪都是由吴刻画的。

在吴的作品中,不乏那样可笑、可怜、可气的人物,无数的儒生深刻地揭露了那个时代的苍凉世界,抨击了那个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读完整本书,我不禁为那些学者感到难过。他们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年轻的时候,一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然而,由于现实的压力和残酷的竞争,他们渐渐远离了“一心一意读圣贤”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又一个。

生活和社会的悲剧今天真的结束了吗?不,我们不应该重复这个悲剧,坚持我们的良心,努力奋斗!

儒林外史读后感5

《儒林外史》曾被人这样评价:“它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小说直接评价现在生活的范例。”我读完了,后15回之后第一感觉是《儒林外史》不愧是我国古代古典小说中的瑰宝。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兴,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他生于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不与尘世所起伏,但他最终被罢免后在家中郁郁而终。父亲的死让他感到,在这看似平和繁华,实则腐败不堪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心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而这本书也很大程度是因作者对这一疯狂的追求名利的腐败社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有感而发写下的。

这本书主要有许多小故事拼接而成,故事比较散,因此我就来讲讲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山东有个老童生叫周进,因为家境平寒,再加上多年考试仍未考上秀才,无奈做了记账先生,后来他最终看到贡院号房,联想起自己的经历,触目伤一头撞上了号板,不省人事,后经他人资助,最终成功考中。后来也有个老童生叫范进,周进见他经历与自己如此相似,便决定提携他,让范进再考一次试,没想到范进真的考中了秀才。突如其来的幸福,使范进一下子承受不住,差一点疯掉,而范老太太也喜极而亡。

科举制度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使无数的人敬畏了一点功名利禄而去铤而走险,本身让出生寒门的人士登上政治舞台而打开的便利之门,可最终成为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读书人为光宗耀祖,而疯狂地去背四书五经,最终思维僵化,也真是可笑!

儒林外史读后感6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里,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儒林外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敬梓。

我印象最深的是杜少卿,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真儒名贤,每次只要有人来向他借钱,他会毫不吝啬地拿出来。后来家里的资产都被他花光了,但他却丝毫不在意,只是卖房过江。之后,他结识了许多名人,他经常与马纯上、蘧公孙一起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在他外出时,喝醉了酒,竟一手挽着娘子,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走下了山,两人毫不在乎他人的目光。

杜少卿一生自得其乐,淡泊守志,绝不出仕,天下人无不敬仰。

与他相比,我们没有他这么坦然,我们总是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考试没考好,担心别人会嘲笑我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担心在别人面前丢丑,而放弃许多尝试的机会……所以我们总会觉得很累。我们何不像杜少卿一样坦然一点,洒脱一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这里,杜少卿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我们人人向往的人生。

我建议大家去读这本《儒林外史》,书中逼真地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对于杜少卿,迟衡山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书生形象,描绘最是生动。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会带给我们启发。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6相关文章:

儒林外史700字读后感精选

史记读后感600字高一

史记故事读后感600字

初三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左右6篇

我的信念读后感600字

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

初中读后感范文600字5篇

史记高中读后感范文600字

探索发现的读后感600字

羊皮卷读后感600字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2924